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编译内容

编译内容

编译服务: 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编译者: 郭楷模 编译时间: 2024-6-25 点击量: 7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新闻公报(下称“公报”),呼吁各国制定明确计划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公报强调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所作的贡献:在目前国家自主贡献明确设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中,中国贡献占90%以上。

“达标”任重道远

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该共识确定了将本世纪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总体目标,并争取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增至2023年的3倍,即达到1.1万吉瓦。

然而,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在此前提交的194份国家自主贡献中,只有14份明确设定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目标,总计仅为约1300吉瓦。

国际能源署高级分析师海米·巴哈尔认为,一些国家通过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制定激励机制,正成为比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吉瓦级以上市场,这些市场起始水平较低,但预计将会很快实现自己的碳排目标。他认为,面对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需要快速低成本地整合可再生能源等现实挑战,国际合作极其重要,通过国际合作和公平竞争,能够更快更好实现全球近零排放的总体目标。

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巴哈尔说。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用能结构不断优化。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350吉瓦,超过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近10年内,中国有望实现1200吉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能力的目标。公报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其他国家需要将年增长率提高36%,才能实现全球预期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新能源项目合作。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研究员塞西莉亚·施普林格认为,中国在实现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了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通过开展人员培训、进行技术转让和项目本地化普及等,中国企业正在助力合作方培育经济新动能。

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COP28设定的全球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各国政府必须迅速将承诺转化为行动计划。”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

国际能源署公报通过对全球近150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认为,各国政府的国内相关目标要高得多,如果各国将其所有现有政策、计划和评估都纳入明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将极大助力实现全球目标。这表明,各国有足够的空间使其国家自主贡献与当前国内目标保持一致,但各国需要加快落实。

彭博社分析称,这一目标所需的光伏增长目标和风电装机目标需要相关方共同行动才能实现。为了实现目标,相关方应清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并网障碍,支持竞争性竞价,并鼓励企业签订购电协议。各国政府需要投资电网、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并确保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更好地促进新能源发展。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领跑”队列。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多年均稳居世界首位。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增加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积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提供服务
导出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