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管道局承建的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项目中卫—枣阳段达溪河定向钻穿越工程一次回拖成功,创造了国内大管径、长距离、大落差、复杂地层山体定向钻穿越新纪录。

    达溪河定向钻穿越工程穿越实长为1422.3米,管径为1219毫米,管道同时穿越达溪河及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入土点与出土点相对高差达110米,穿越地层先后经过卵石层、砂岩层、离石黄土3种地层,地质软硬交错,施工难点叠加,风险极大。

    为确保工程按期顺利实施,项目组科学筹划,针对施工重点、难点问题,优化设计方案,组织专家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制定应对措施。此外,项目组还结合工程实际,成功应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助力工程顺利实施。如在复杂工况下采用双钻机作业,减少复杂地质条件扩孔施工风险;通过改进扩孔器与扶正器的搭配,使其更加适应软硬交错地层的需要;合理布置滚轮架、支重堆和发送沟,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4
  • 摘要:

    6月14日,由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主办、核工业第八研究所承办的“海水提铀吸附材料规模化制备及工程示范研究”关键节点评审会在上海嘉定召开。

    会议由中核集团海水提铀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树森主持,中核集团首席专家牛玉清,中核八所总工程师、副所长徐哲军,副总工罗志远,上海师范大学研究员李景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元野,中科院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继香、上海大学研究员马红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韩家广等单位的20余名行业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核工业第八研究所关于“纳米纤维毡吸附材料连续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汇报,审阅了文件资料并现场查看了相关设备,经质询与讨论,专家组同意项目关键节点通过评审。

    项目关键节点评审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课题组将加大高性能吸附材料研发力度,逐步实现公斤级至吨级材料稳定生产能力,推进海水提铀技术开展工程化应用。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9
  • 摘要:

    6月17日,冀东油田南堡12-188井在完成连续油管投堵作业后,顺利分层采气投产。这是冀东油田连续油管技术的又一次突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南堡12-188井是南堡1号储气库的一口排液井。为加强目的层排液、减缓层间干扰、提高排液效率,冀东油田决定开展分层采气、排液试验。为增加投堵仪器的输送能力和施工的安全性,冀东油田确定采取连续油管投堵作业。施工中,施工人员采用直径38.1毫米的连续油管,通过连接投堵专用工具,确保管柱最大外径不超过仪器外径。入井时采取冲放方式通过井口,全程严密观察负荷变化,提前核对仪器下入深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整个施工过程由连续油管独立完成,没有动用修井机,比传统工艺节省成本6万元,避免了设备和人员等停。

    冀东油田积极开拓连续油管业务,在原有连续油管快速管柱完井作业、通井刮削、排液施工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先后实现储气库光纤电缆测试、西部连续油管带压钻磨工艺、测试投堵验封作业等新的工艺技术突破。下一步,冀东油田将继续推广应用连续油管技术,助推油田提质增效。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5
  • 摘要:
    6月16日,随着一阵汽笛声,大件运输车辆缓缓驶出基地大门,由中国水电四局德昌分公司承制的中能建综电汉江湖北襄阳宜城河东15万项目塔筒转换段顺利发货。该项目位于湖北省宜城市汉江以东流水镇和板桥店镇,为宜城百万新能源基地二期子项目,总装机容量150兆瓦,风机轮毂高度160米,采用钢混组合塔架,混凝土段塔架高度104米,钢塔段塔架高度53.3米,转换段高1.5米,德昌分公司负责该项目27套塔筒转换段制作。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4
  • 摘要:

    能源界网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更好地支撑深圳市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标准的预期引导和倒逼促进作用,5月29日,深圳批准发布《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与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是全国首个气候投融资地方标准,将于7月1日实施。

    《规范》结合深圳市气候变化领域的产业特点和气候投融资改革实践经验,构建了“2+3+4+5”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与评估体系。

    “2”大气候投融资项目类别

    气候投融资项目分为减缓气候变化项目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两大类别。减缓气候变化项目是指能够促进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或温室气体清除量增加的项目,分为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系统碳汇、低碳技术服务等8类。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是指为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针对实际或预期的气候影响采取措施,以降低自然和人类系统脆弱性的项目,分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等3类。

    “3”个气候投融资项目等级

    为合理科学地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有序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凸显项目应对气候变化效益,气候投融资项目分为气候投融资孵化项目、开发项目、推广项目三个等级。项目评估流程包括符合性评估和综合评估。申报项目应首要进行政策合规性和类别符合性的符合性评估,通过符合性评估的项目即为气候投融资孵化项目。综合评估采用评分制,得分达到70分的项目为气候投融资开发项目。在开发项目的基础上,经专家评估达到国际同行业主流技术先进水平或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项目或对碳达峰碳中和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创新性项目,为气候投融资推广项目。

    “4”类气候投融资综合评估指标

    综合评估指标包括气候效益显著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其他环境效益等四项指标,其中气候效益显著性为必须满足的约束指标要求,通过年度碳减排量或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衡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其他环境效益为参考指标,作为气候投融资开发项目及推广项目评估的参考项。其中,经济效益通过单位投资减排效益、财务内部收益率评估,仅适用于减缓类项目;社会效益体现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和公共事业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包括经济发展、双碳行动、环保公益、科普基地、信息披露5个评估内容;其他环境效益体现环境目标实现程度,包括节能节水、减排降污、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和其他类5个评价内容。

    “5”类地方特色产业纳入标准

    结合深圳制造业、信息产业、外贸产业发达的产业结构特点,《规范》创新性地将“低碳技术装备制造”“低碳贸易”“低碳消费”“低碳信息基础设施”“传统能源节能减排”等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范围,鼓励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建设、绿色生产和生活。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依据《规范》,标准化推进深圳市气候投融资项目的征集工作,着力打造一批气候效益显著、示范效应突出的气候投融资项目,推动深圳市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全面实施和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7
  • 摘要:

    由大庆油田施工的塔里木盆地垂深超9000米大斜度井——奥探1井成功完钻,完井井深9416.6米,垂深9314.61米,最大井斜61.5度,质量指标合格率达100%,刷新亚洲碳酸盐岩储层大斜度井垂深最深纪录,标志着中国石油在碳酸盐岩超深层勘探领域取得特高温、特高压、超深层钻探工程配套技术新突破。奥探1井地处塔里木盆地满西坡折带,是中国石油部署在大庆塔东探区的一口超深层重点风险探井,于2023年10月15日开钻,自上而下钻穿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三叠系等九个层系,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工艺要求高。

    大庆油田高度重视奥探1井施工,全力推动勘探技术向超深、超难、超高压领域进军。油田新疆分公司、钻探工程公司和相关科研院所瞄准地质和工程难点,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设立井场“实验室”,坚持“一层一招”,优选耐高温钻具,研究探索控压钻井、凝胶段塞、重浆帽等井控技术,建立多井联动机制,并采取专家驻井的方式,加强钻具探伤检测、定期倒换钻具下入等工作,有效保障钻井安全。奥探1井施工全程无事故,并且在提速工具、定向工具、水基泥浆、特殊岩矿测录井等技术和精细管理方面取得中国石油“深地工程”新突破。油田新疆分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在大庆塔东探区攻关极限地质条件下的油气测试工程技术,实现解放超深层规模油气资源的地质目标。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8
  • 摘要:

    今年以来,山西焦煤又有14座矿山被评为省级绿色矿山,至此,山西焦煤已累计创建部、省级绿色矿山41座,绿色矿山建成率达44.5%,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创建比例将进一步达到70%以上。这份成色十足的“绿色答卷”,是山西焦煤积极推动煤炭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佐证。近年来,山西焦煤作为我国最大炼焦煤生产和供应企业,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持续加快美丽焦煤建设步伐,奋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煤炭开采向“新”向“绿”。山西焦煤加快实施矿井智能化升级改造,已累计建成27座智能化矿山、179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初步形成了集“一个大数据中心”“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应用平台”和N个应用子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化煤矿信息系统体系。与此同时,山西焦煤加紧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在生产矿井全面实施“110”工法和无煤柱开采,因地制宜开展充填开采、保水开采,有效扩大优质供给,推动煤炭生产降能耗、提能效。截至目前,“110”工法已应用于19座矿井74个工作面。

    “三废”治理吐“绿”生“金”。山西焦煤持续加大废水、废气、固废的治理力度,着力绘就“蓝天、碧水、净土”的美丽矿山生态图。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目标,山西焦煤以标准化污水厂创建工作为重点,构建起矿井水“防治用”一体化治理模式,所属192个矿井水处理厂和生活水处理厂现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创建,整体运行成本同比下降5%以上。围绕废气瓦斯治理,山西焦煤构建起瓦斯抽采利用全链条管理体系,其“分级利用、效率优先”的梯级利用模式为煤炭企业瓦斯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山西焦煤方案”。目前山西焦煤所属10座瓦斯突出矿井、20座高浓度瓦斯矿井全部建有瓦斯抽采装置,已建成的20座瓦斯发电站实现年发电量6.42亿度、年利用瓦斯量2.5亿立方米,8台瓦斯锅炉(10t/h)年利用瓦斯量1562万立方米。2023年,山西焦煤抽采瓦斯综合利用率达42.3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0余万吨。在固废煤矸石治理方面,山西焦煤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建立起了煤矸石“产排治”全流程管控和多途径综合利用体系。

    物流运输迈向“零碳”。山西焦煤大力优化煤焦运输结构,积极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应用,促进物流运输洁净化、低碳化、绿色化。山西焦煤优化运输组织效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为客户“量身打造”绿色运输新模式。尤其是今年以来,山西焦煤加快智慧物流云平台建设,向着物流配送“零碳”新模式快步迈进。截至目前,山西焦煤物流运输国六、新能源车货运量占比达60%,原料煤入洗、厂区短倒新能源车、清洁能源车占比达40%以上,500公里以上煤炭运输铁路货运量占比达95%以上。“绿色链条”延伸拓展。山西焦煤积极延伸碳产业链条,大力强化碳资产管理,在煤电企业建立了涵盖碳战略、碳计量、碳交易等全价值链的碳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第二履约期,仅兴能电厂就实现碳配额盈余300万吨,实现碳资产收益2亿元。此外,山西焦煤还积极推进分布式清洁能源开发,完善多种能源布局,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矿区分布式光伏开发、余热余气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率。现已建成灵丘60MW光伏发电项目等7座光伏发电站,实现年发电量1.3亿度,节约标煤4.3万吨/年,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万吨。2022年,山西焦煤入选首批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3
  • 摘要:

    国家能源局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新能源消纳工作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消纳配储需求带动着储能项目的加速落地,为适应现阶段新型储能系统向大容量、多场景的发展趋势,许继电气所属西安许继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联合许继电力电子公司,攻克了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液冷散热设计、多模块并机稳定运行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GBL232-215簇控式液冷储能变流器,展现出许继电气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实力,也体现了对未来储能技术和应用场景多元发展的创新探索。GBL232-215簇控式液冷储能变流器模块采用IP66防护设计,单机功率可达215kW,直流运行电压可达1500V,可匹配280Ah以上大电芯,实现对电池的簇级控制,避免电池簇的并联,降低系统安全风险。GBL232-215簇控式液冷储能变流器模块

    基于GBL232-215簇控式液冷储能模块,推出了EEC-418/220-L簇控液冷储能一体机。EEC-418/220-L簇控液冷储能一体机采用All-in-one设计,配备了高性能的磷酸铁锂电芯及自研3S控制器,结合液冷和多重防护系统,支持融合终端通讯、云平台显示。基于GBL232-215簇控式液冷储能模块,研制出全新一代5MWh/1500V OceanONE柔性数智一体化全液冷储能系统,采用热管理精细化设计,冷量集成度提升34%,较传统分体式方案成本下降3.3%。产品优势

    许继电气簇控式液冷储能变流器创新实现了“更低成本、更高安全、更高效率、更全场景、更优运维”多维平衡。

    更低成本

    簇控设计使得初始电池配置可减少5%以上,液冷技术提高能量密度节省占地面积,降低整站LCOS15%以上,实现储能电站收益最大化。

    更高安全

    液冷散热提高温控效率,减少电池的热失控现象;电池簇级管控,故障电池簇精准切除和快速隔离,避免故障扩大。

    更高效率

    采用液冷技术,降低了储能系统散热功耗;采用簇控储能变流器,避免环流导致容量损失,无簇间木桶短板效应,电池可深度充放电,生命周期内放电量提升7%以上。

    更全场景

    适配多元化的场景需求,涵盖新能源电站、微电网、工业园区等不同应用场景,支持电网调频、调压、惯量支撑等功能,支持地短路比运行,弱网适应性强。

    更优运维

    模块化设计,即插即用,在线更换,维护便捷;电池和PCS模块化设计,故障影响小,系统可用度高;支持模块化增补及替换,实现系统运维和扩容极简化。

    许继电气将充分发挥自身

    在大功率电力电子产品研发优势

    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打造更多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

    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积极布局,聚焦专业领域

    赋能绿色能源持续高质量发展

    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6
  • 摘要:

    据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透露,5月份,江苏地区新能源装机净增172.6万千瓦,而1至5月期间,新能源装机净增规模更是高达846.7万千瓦,累计装机总量已达到7376.5万千瓦。

    从能源结构分析,江苏的新能源装机主要由风电和光伏两大领域构成。其中,光伏并网装机规模最为显著,总量达到4590万千瓦。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前4个月的时间里,光伏净增装机达到了662万千瓦,这一数字创下了同期历史新高。同时,风电并网装机总量也达到了2297万千瓦,特别是以南通、盐城等为主要阵地的江苏海上风电并网装机总量更是高达1183万千瓦,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江苏作为重要的海洋大省,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对于发展海上新能源具有显著优势。目前,江苏海上风电和光伏装机总量达到1183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的16.43%。近年来,江苏致力于构建沿海绿电就近消纳体系,重点推进了10个沿海地区工业园区的绿电并网消纳工作,并积极支持附近工业园区开展交直流配网、新型储能、多能互补等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南通启东地区,当地供电公司成功建成了220千伏永阳开关站,用于绿电的调配和输送。该开关站每年可向区域电网输送约2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并通过新型储能系统调峰,确保区域内绿色电力的高比例、可溯源和稳定消纳。

    江苏电力发展部主网规划处处长汪惟源表示,去年该公司成功完成了超过1000万千瓦的新能源接入系统评审工作,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公司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工程建设,如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姑苏换流站功率互济能力提升等,旨在推动清洁能源向长三角地区的输送,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贡献力量。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8
  • 摘要: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5月份能源生产情况。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保持平稳。数据显示,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同比下降0.8%,降幅比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38.2万吨。进口煤炭4382万吨,同比增长10.7%。原油生产平稳增长,进口由增转降。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815万吨,同比增长0.6%,增速比4月份放缓0.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8.5万吨。进口原油4697万吨,同比下降8.7%。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降幅继续收窄,进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同比下降0.8%,降幅比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38.2万吨。进口煤炭4382万吨,同比增长10.7%。

    1—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8.6亿吨,同比下降3.0%。进口煤炭2.0亿吨,同比增长12.6%。

    原油生产平稳增长,进口由增转降。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815万吨,同比增长0.6%,增速比4月份放缓0.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8.5万吨。进口原油4697万吨,同比下降8.7%。

    1—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8910万吨,同比增长1.8%。进口原油22903万吨,同比下降0.4%。

    原油加工降幅收窄。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6052万吨,同比下降1.8%,降幅比4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5.2万吨。

    1—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加工量30177万吨,同比增长0.3%。

    天然气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增速比4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133万吨,同比增长7.1%。

    1—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0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进口天然气5428万吨,同比增长17.4%。

    二、电力生产情况

    规上工业电力生产保持稳定。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比4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31.6亿千瓦时。1—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36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

    分品种看,5月份,规上工业火电、核电由增转降,水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风电降幅收窄。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4.3%,4月份为增长1.3%;规上工业水电增长38.6%,增速比4月份加快17.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下降2.4%,4月份为增长5.9%;规上工业风电下降3.3%,降幅比4月份收窄5.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9.1%,增速比4月份加快7.7个百分点。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