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姚政权研究员、石学法研究员等和比利时鲁汶大学尹秋珍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正堂院士、南京大学陈天宇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青云研究员、俄罗斯科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研究所?Gorbarenko教授团队、瑞士洛桑大学?Jaccard教授等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在亚北极太平洋 调控全球大气 CO2变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以“冰盖和岁差控制的过去55万年以来亚北极太平洋生产力与上涌变化(Ice sheet and precession controlled subarctic Pacific productivity and upwelling over the last 550,000 year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姚政权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石学法研究员和尹秋珍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第四纪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表现出显著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其幅度最大可达100 ppmv,揭示其变化及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研人员对过去冰期旋回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确立了极地及亚极地高纬度海洋,特别是南大洋在调控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中的关键作用。然而,亚北极太平洋作为全球最大的呼吸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中的贡献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与俄罗斯科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研究所科学家合作,对亚北极太平洋开展了联合调查研究。通过对取自西北太平洋皇帝海山一支长7.6 m的沉积岩芯( LV76-16-1)进行高分辨率年代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研究,重建了过去55万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古生产力与海水上涌变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域生产力和上涌变化呈现显著的冰期-间冰期及轨道周期变化特征,不仅包含100 ka和40 ka周期,还具有显著的20 ka的岁差周期特征。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冰盖变化与岁差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间冰期气候温暖且北极夏季日照强烈时,北半球西风带增强和/或北移导致了亚北极太平洋区域富营养盐水体的上涌增强,从而促进了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增加。这一增强的上升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还促使之前封存于北太平洋深海中的二氧化碳释放至大气中,进而显著影响了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

    研究说明在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尤其是在2万年时间尺度上,北半球西风驱动的亚北极太平洋水体上涌过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认识强调了亚北极太平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角色,对南大洋作为主要碳源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该成果不仅填补了对亚北极太平洋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的认识空白,也为应对未来全球变暖下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等项目的资助,这是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姚政权研究员和石学法研究员等继去年在亚洲季风与高低纬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后(Yao et al., 2023,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极地-亚极地高纬度海洋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871-8。

    来源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海菖蒲海草床修复和改善海底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理论成果发表于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海草床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和蓝色碳汇资源,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生存和繁衍场所与食物,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渔业资源量、地球碳氮氧循环平衡以及固碳增汇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是全球个体最大的海草种类,也是热带海草床主要的优势物种和印太交汇区特有物种。近年来,全球海菖蒲等海草床资源量急剧减少,传统的生态保护策略不仅被动、缓慢且恢复效果不确定,前人报道自然恢复0.25 平方米的海菖蒲海草床大约需10年,亟待改变策略从单纯被动地保护转变成更加主动地人工修复。

    本研究采用移栽途径对海菖蒲海草床进行人工修复,并连续3年原位跟踪监测了移栽后海菖蒲的生长变化规律,同时与海草自然恢复和环境效应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人工移栽海草植株数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3倍和15.9倍,而自然原位海菖蒲仅增加了3.3倍和5.3倍,证实人工移栽组的海草恢复速率明显快于原位海草组的自然恢复速率。同时,发现人工移栽明显提高了海底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虎助理研究员为上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刘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伙伴计划“一带一路”专项等联合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4.120996

    来源机构: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点击量:2
  • 摘要:

    海洋无脊椎动物与其体内外共附生微生物组成共生功能体,后者能够影响宿主的变态发育和繁殖。然而,目前对微生物在灾害水母变态发育和繁殖等生活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缺乏认识。

    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海月水母横裂生殖过程共附生微生物组多样性以及关键功能基因变化。组装了涵盖变形菌门和弯曲菌门在内的43个高质量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s)。研究表明横裂生殖过程不同生活史阶段间共附生微生物发生重组,其功能发生显著改变。发现在海月水母丧失摄食能力时期,其共附生微生物组中与氨基酸、维生素和辅因子生物合成以及碳固定过程相关的基因丰度显著升高,表明海月水母共附生微生物具有参与宿主关键营养合成的功能潜力。识别4种真核样蛋白结构域、3种细菌分泌系统和2种抗病毒防御系统可能在海月水母横裂生殖过程微生物定植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为揭示横裂生殖过程中水母与微生物互作机制提供了新认识,论文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期刊《ISM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Peng et al.,2024,ISME Communications)。

     基于灭菌处理手段,结合生理指标测定、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转录组测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代谢组测序等技术,深入研究了海月水母横裂生殖过程中共附生微生物对水母变态发育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灭菌处理延迟了横裂生殖启动,造成了横裂体裂节数和释放碟状体数目显著减少,而这些异常可以通过原生微生物群落的重新定植来恢复。功能预测揭示了海月水母共附生蓝细菌可能参与合成视黄醛并进而影响视黄酸信号级联,从而驱动横裂生殖启动过程。另外,发现海月水母水螅体共附生微生物群可能通过调控刺细胞动态影响海月水母的摄食行为。该研究提供了微生物调控海月水母早期生活史关键过程的新认知,为微生物防控水母暴发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论文在Cell旗下综合性期刊《iScience》上发表(Peng et al.,2023,iScience)。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彭赛君为论文第一作者,董志军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联合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项目支持。

    相关论文: 

    Peng S.,Ye L.,Li Y.,Wang F.,Sun T.,Wang L.,Zhao J.,Dong Z.* 2024. Metagenomic insights into jellyfish-associated microbiome dynamics during metamorphosis.ISME Communications 4: ycae036. https://doi.org/10.1093/ismeco/ycae036
    Peng S.#,Ye L.#,Li Y.,Wang F.,Sun T.,Wang L.,Hao W.,Zhao J.,Dong Z.* 2023. Microbiota regulates life cycle transition and nematocyte dynamics in jellyfish.iScience 26: 108444.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3.108444

    来源机构: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点击量:0
  • 摘要:

    蓝藻水华对海岸带水体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藻蓝蛋白是蓝藻特有色素,其浓度能较好表征蓝藻生物量、指示蓝藻爆发,是蓝藻水华及水体富营养化监测的重点关注指标。近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团队报道了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MI-SERS)传感器检测藻蓝蛋白的相关成果,以“Molecular Imprinting-Based SERS De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Large-Size Protein Quantitation and Curbing Non-Specific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2024,96,6417−6425)上。

    MI-SERS传感器将具有构效预定性、识别特异性和广泛适用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作为识别和转导元件,结合SERS光谱检测技术的指纹识别、无损、高灵敏和快速的特性,提高了传感器的分析性能,为复杂基质痕量分析提供了新方法。高分子量、高传质阻力、低拉曼活性和复杂结构、容易失活等问题使大尺寸蛋白质(≥10nm,例如,藻蓝蛋白,110 kDa)的SERS精准定量面临极大挑战。此外,MIPs的非特异性识别对传感器灵敏度和准确性造成很大干扰。

    因此,研究团队发展了基于分子印迹的SERS检测策略用于藻蓝蛋白的定量和抑制非特异性识别。以藻蓝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贻贝仿生的聚多巴胺(PDA)表面印迹法,包覆在金纳米星增强基底上,构建了在玻璃毛细管上进行操作的MI-SERS传感器,提出了拉曼报告分子检查员机制(RRIM)。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和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去除藻蓝蛋白模板分子后,产生PDA印迹层进行识别捕获,目标藻蓝蛋白特异性结合并完全占据印迹空腔,而样品中存在的干扰物质,通常会在印迹层发生表面吸附或非特异性结合。通过引入适当的拉曼报告分子IR-792,穿透非特异性识别填充和未被填充的空腔,作为SERS信号的识别状态的检查员;因此,SERS信号的变化完全源于目标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可以阻断IR-792到达SERS活性基底的通量,导致IR-792的SERS信号减弱,减弱程度可以反映捕获目标蛋白的量进而实现定量检测。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标准溶液中检测的相对SERS强度与藻蓝蛋白浓度(0.01–500 µg L−1)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0026  µg L−1。该MI-SERS传感器能够在21分钟内准确分析未经任何样品前处理的海水,取样位置和加标结果如图2所示;所测海水样都显示明显的线性相关,且与标准工作曲线接近,表明RRIM具有出色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可用标准工作曲线定量,适合不同基质精准检测,能够很好的满足环境、医药、食品等领域大量样本的快检需求。将小球藻培养基中藻蓝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对照,确证了该传感器的准确可靠;通过测定分子量更大的藻红蛋白(260 kDa),验证了RRIM的易实施和普适性。

    该研究构建了新颖的MI-SERS传感器,提出了RRIM检测新机制,有效解决了MIPs识别中难以避免的非特异性识别问题,突破了非拉曼活性物质尤其是大分子蛋白质难以精准定量的瓶颈。该传感器灵敏可靠、便于携带,从传感器构建、目标识别到信号采集,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速。该研究不仅有望为海岸带水华预警提供有效方法,而且有望为复杂基质中各种目标物的高灵敏、现场、原位快速检测提供普适性思路。

    烟台海岸带所研究生陈璇、烟台海岸带所助理研究员Abbas Ostovan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烟台海岸带所副研究员Maryam Arabi、研究员李金花为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山学者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信息:

    Xuan Chen,Abbas Ostovan,Maryam Arabi,Yunqing Wang,Lingxin Chen,Jinhua Li. Molecular Imprinting-Based SERS De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LargeSize Protein Quantitation and Curbing Non-Specific Recognition,Analytical Chemistry,2024,96,6417−6425. 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4c00541

    来源机构: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等编撰的专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系统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技术的相关原理、方法技术、应用及发展动态。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化学、药学、食品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分析检测领域管理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SERS具有高灵敏、快速、多元检测的技术优势,可将被测物质的原有拉曼光谱信号提高106~1014倍,并且可以提供详细的指纹图谱信息,其定性定量能力受到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以及生物和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海洋分析监测传感器研发方面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一书系统阐述了SERS分析原理、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SERS光谱基础、SERS光谱技术与平台、SERS光谱应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2章,主要对SERS技术进行概述,介绍主要原理和信号测定方法,以及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质的纳米材料。第二部分共3章,介绍了SERS基底、SERS纳米探针及其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相关分析技术,概述了微流控、色谱、电化学和微观成像等技术与SERS的联用方法和应用领域。第三部分共4章,介绍了SERS技术在食品药品、环境分析、生物医学和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总结了SERS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陈令新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海洋环境介质中化学与生物要素SERS传感机理和器件装备研究。构建了典型离子、手性氨基酸、蛋白质、有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分析传感方法,发展了纳米塑料等颗粒污染物的SERS探针标记和活体成像示踪技术,研制了SERS微针、纳米针尖等检测器件和大面积拉曼活体成像装备。相关工作推动SERS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分析监测领域特色应用,为研发可实现高灵敏、原位快速检测的新型海洋传感器提供技术储备。

    该书的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子课题“海洋监测新方法新技术研究”(XDB42040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出版基金等项目支持。

    来源机构: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点击量:0
  • 摘要:

    今年以来,新疆铁路部门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围绕煤炭、金属矿石、化工等大宗货物运输,开展物流总包业务。

    今年1-4月完成货运发送量7666万吨,同比增长6.6%。其中发运煤炭5381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疆煤外运超2800万吨,同比增长52%。

    新疆煤炭资源富集,新疆铁路担负着疆内企业电煤,生产用煤,民生煤,及河西走廊、成、昆等地企业煤炭供应任务。煤炭运量占全年货运量的50%以上。

    今年以来,新疆铁路通过实施淡旺季互保,运力倾斜等措施,稳住货运发送量基本盘,签约运量达1.78亿吨。在准东、将军庙、哈密、红淖等地,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煤炭搭载火车运往疆内外。

    面对旺盛的运输需求,新疆铁路充分运用兰新铁路、临哈铁路、格库铁路,一主两辅运输通道能力,抓好分界口进出疆列车的运输组织,一季度日均交接列车同比增长17对,保障煤炭列车实现快装快运。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2
  • 摘要:

    科技日报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29日从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获悉,全球首台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日前在国家能源集团重载铁路加氢科研示范站完成系统调试,成功“上岗”,实现终端用氢的自动化加注。

    “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力控软浮动技术,可实现加氢枪对准过程力矩自动识别,通过搭载抗干扰的3D视觉组合相机进行实时定位,完成基于可移动目标的视觉定位。”该公司蒙西分公司巴图塔加氢站工作人员王子嘉介绍,在室外光照条件下,该机器人能够自动完成防爆小屋开门、夹取加氢枪、视觉系统识别、插入加氢口、自动锁紧加氢枪、拔枪、系统复位等加氢过程,且无须人工干预。

    同时,安全性能优越也是该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的一大亮点。它能满足最高级别的氢气防爆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及人员安全。“耐低温自动加氢机器人嵌入了主动识别风险功能,可在加注氢气的过程中实时监测车辆及环境,一旦发现异常,会立即执行力矩异常、实时报警联锁等安保操作。”王子嘉说。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2
  • 摘要:

    轻质高强耐热铝合金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需求日益迫切的基础材料。记者4月30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界面置换”分散策略,成功实现了约5纳米的氧化物颗粒在铝合金中的单粒子级均匀分布,制备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在高达500℃的温度下仍具有史无前例的抗拉强度(约200兆帕)与抗高温蠕变性能。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材料》上。

    据介绍,传统铝合金高温下力学性能急剧下降,300℃以上服役性能已达瓶颈。300℃抗拉强度小于200兆帕,500℃抗拉强度小于50兆帕。对于当前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最为关注的300—500℃温度区间,铝合金使役时出现的力学性能迅速衰退,成为大动力/大功率工作条件下制约结构设计、影响服役安全的关键短板。

    目前,提高铝合金耐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升析出相的热稳定性;另一条出路是引入高稳定性的陶瓷相纳米颗粒。相比于前者,陶瓷颗粒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大于1000℃)与弹性模量,因而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变形稳定性。

    其中,氧化物陶瓷颗粒由于具有优良的强度、热传导、耐高温、耐氧化、耐腐蚀、低成本等特性,备受研究者青睐。何春年介绍,研究者在众多金属体系(如铁、铜、镍、钼等)中通过原位合成氧化物纳米颗粒的思路实现了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

    “然而,以上实现弥散分布的原理是基于氧化物颗粒在基体内溶解—析出,或是液相混合后将金属前驱体还原成金属基体,对于与氧反应活性高、不可化学还原的轻金属材料如铝、镁、钛等,上述方法则无法适用。”何春年说。

    如何在铝合金中实现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进而改善其高温力学性能,仍是铝合金甚至轻合金体系的国际性科学与技术难题。

    为此,何春年教授团队提出并通过“界面置换”分散策略,制备了5纳米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即首先利用金属盐前驱体分解过程中的自组装效应制得了少层石墨包覆的超细氧化物颗粒,将纳米颗粒之间较强结合的化学键替换为石墨包覆层之间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从而使纳米颗粒之间的粘附力降低了2—3个数量级。

    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机械球磨—粉末冶金工艺,实现了高体积分数(体积分数为8%)的单粒子级超细氧化物颗粒在铝基体内的均匀分散,并使铝合金展示出极其突出的高温力学性能与抗高温蠕变性能,其在300℃和50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20兆帕和200兆帕;在500℃和80兆帕的蠕变条件下,稳态蠕变速率为10的负7次方每秒,大幅超越了国际上已报道的铝基材料的最好水平。

    该项研究揭示了超细纳米颗粒增强轻质金属的超常耐热机制,并为开发耐热高强轻质金属材料及其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2
  • 摘要:

    一件柔软透气的衣服,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能便捷地为手机、手表等随身电子设备供电。这一曾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已经变成了现实。

    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在高性能纤维电池及电池织物研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设计具有孔道结构的纤维电极,实现电极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有效复合,团队不仅解决了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稳定性差的难题,还发展出纤维电池连续化构建方法,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储能性能纤维电池的规模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主刊。

    经过多年探索,复旦大学团队相继攻克“设计纤维结构获得柔软的锂离子电池”“制备高能量密度的纤维锂离子电池”两大难题;“实现高安全性纤维锂离子电池”则是该课题的“最后一公里”。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表示,由于纤维电池织物和人体紧密贴合,必须以高安全性的高分子凝胶电解质取代易漏易燃的有机电解质,而基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的纤维电池要想提升储能性能,必须解决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纤维电极界面不稳定这一难题。

    团队最终从爬山虎与植物藤蔓紧紧缠绕这一自然现象中受到启发,研究其奥秘后,设计了具有多层次网络孔道和取向孔道的纤维电极,并研发单体溶液使之渗入到纤维电极的孔道结构中,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后生成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与纤维电极形成紧密稳定界面,进而实现了高安全性与高储能性能的兼得。

    在此基础上,团队发展出基于高分子凝胶电解质纤维电池的连续化制备方法,实现了数千米长度纤维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其能量密度达到128瓦时/公斤,可有效为无人机等大功率用电器供电,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变形能力。

    彭慧胜表示,通过自主设计关键设备,团队建立了以活性浆料涂覆、高分子隔离膜包覆、纤维螺旋缠绕、凝胶电解质复合以及高分子熔融封装为核心步骤的纤维电池中试生产线,实现每小时300瓦时的产能,相当于每小时生产的电池可同时为20部手机充电。

    目前,团队已使用工业编织方法制备了大面积纤维电池织物。在相关工业标准下,电池织物在经受大电流充放电、过压充电和欠压放电、高温存储后没有发生泄漏、着火等事故,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池织物在高低温、真空环境中及外力破坏下仍可以安全稳定地为用电器供电。

    “这一纤维电池可应用于消防救灾、极地科考、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更多应用场景有待各方共同开拓。”彭慧胜说。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2
  • 摘要:

    国际能源网获悉,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

    文件提出,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力争改造规模分别达到200万千瓦、700万千瓦。推动老旧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更新和高耗能变压器改造。推动存量自用非智能充电桩升级替代,力争完成2万个。推进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改造2500公里,每年实施燃气立管改造10万户。

    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为方向,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开展工业企业“百一”行动,大力推进工艺系统升级改造、推广节能高效产品、淘汰落后设备、优化节能管理等,实现工业用能年节能1%。加快推动本市石化化工、钢铁行业流程优化和提质改造。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合理控制总量规模,重点支持具有重要功能的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提升项目能效准入门槛,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5。加快既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将规模小、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老旧数据中心纳入产业限制和淘汰目录,加大高效制冷技术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力争改造后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4,实现年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以上。

    原文如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

    沪府发〔2024〕5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23日

    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要求,强化标准引领和政策保障,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智能水平,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力争到2027年,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十个领域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家装等四类消费品以旧换新走在全国前列,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推动开展设备更新

    (一)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新。加大力度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全面完成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智能制造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扩大应用,推动新材料中试及应用。着力推动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软件产品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等示范应用。加强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实施单位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的推广应用,鼓励国有企业加大创新产品采购比重。(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各区政府)

    (二)推动用能设备绿色低碳更新改造。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为方向,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开展工业企业“百一”行动,大力推进工艺系统升级改造、推广节能高效产品、淘汰落后设备、优化节能管理等,实现工业用能年节能1%。加快推动本市石化化工、钢铁行业流程优化和提质改造。(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三)推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改造。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合理控制总量规模,重点支持具有重要功能的智能算力数据中心。提升项目能效准入门槛,新建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5。加快既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将规模小、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老旧数据中心纳入产业限制和淘汰目录,加大高效制冷技术和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力争改造后能源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4,实现年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以上。(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四)推动能源电力设施升级改造。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力争改造规模分别达到200万千瓦、700万千瓦。推动老旧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更新和高耗能变压器改造。推动存量自用非智能充电桩升级替代,力争完成2万个。推进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改造2500公里,每年实施燃气立管改造10万户。(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各区政府)

    (五)加快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实现全市自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全覆盖,推进7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300个老旧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推动开展节水改造。推进400公里排水管网修复改造,全面完成雨污混接改造并建立长效监管运维机制。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回收体系,推动8000余个生活垃圾投放点专项更新,480座环卫压缩站和10座中转站升级改造。推动地下管线、桥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有序更新城市基础设施设备,重点实施城市快速路(含越江桥梁隧道)、中心城区防汛泵站、市管信号灯系统和路灯等基础设施的设备更新改造。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公安局、市房屋管理局,各区政府)

    (六)推进建筑领域设备升级改造。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广高效空调设备、可再生能源系统、外墙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200万平方米,其中平均节能率15%及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滚动实施投入使用超过15年的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和分类更新改造,有序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房屋管理局、市机管局,各区政府)

    (七)加快交通领域设备淘汰更新。加快推进交通工具电气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环卫、邮政以及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等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车。推动国四柴油车、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淘汰,并鼓励进行新能源化更新。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加快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提前淘汰更新。持续引导老旧高污染高耗能船舶加快退出市场。支持开展绿色甲醇等新燃料船舶、智能船舶试点,加快内河运输纯电动船舶应用推广。(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机管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区政府)

    (八)提升教育领域教学科研设备水平。推动高校、职业院校、中学加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配置,加快置换先进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和实训场所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落实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建设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改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条件。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硬件建设,积极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责任单位:市教委,各区政府)

    (九)推动文化旅游领域设备升级。以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节能降碳、提升游客体验为主要方向,对接近使用年限、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安全性能下降的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推进各类文旅设施设备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各区政府)

    (十)加强医疗领域设备改造升级。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门急诊、手术室、能源保障设施改造提升,加强医疗机构既有用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提升医疗用房人性化、智能化水平,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区政府)

    二、持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十一)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实施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和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支持各区对二手车经销商新增销售额给予一定奖励,进一步畅通车辆回收循环渠道。鼓励汽车品牌商、汽车销售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各类汽车更新消费促进活动,依法依规淘汰老旧汽车,优化汽车消费环境,有序推进二手车出口。(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政府)

    (十二)支持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实施新一轮绿色智能家电补贴政策,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积极培育家电销售龙头企业,完善线下家电销售网络布局,提升家电以旧换新便利化服务水平,在拆、收、送、装等各环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十三)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加强家装改造新模式推广,鼓励商场、社区向家装企业开放,搭建可装配化、微更新型的样板间,提供类型丰富的家庭整装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引导、鼓励、促进旧房装修服务、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鼓励多渠道开展大件家具回收。丰富拓展适老化改造产品,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房屋管理局、市民政局,各区政府)

    (十四)有序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制定本市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措施并组织实施,引导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积极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和引导市民选用换电车型,推动老旧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加快退出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三、完善提升回收循环利用体系

    (十五)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合理布局“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鼓励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鼓励电子电器、汽车等生产企业自建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智能回收、自动回收等新型回收体系,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废旧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平台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机管局,各区政府)

    (十六)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探索制定电子产品信息清除标准规范,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支持二手商品交易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建设集中规范的车辆、家电、手机、家具、服装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专区。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加强二手商品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

    (十七)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发动机、船舶机械、精密仪器等产品领域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十八)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加快建设老港、临港等一批高水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推进废弃油脂、生物沼气、农林废弃物等制取生物燃料,开展报废机动车、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废旧动力电池等领域先进拆解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深入开展低价值可回收物高水平利用技术研究。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具有上海特色的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农业农村委,各区政府)

    四、强化政策支撑保障

    (十九)加强标准支撑。加大力度推进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安全等国家标准宣贯实施,支撑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支持相关单位对标重点领域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碳排放管理、污染排放控制、再生资源利用等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推动本市产品碳足迹管理和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二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统筹用好市级建设财力、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各类相关财政资金,鼓励各区加大区级相关资金配套支持力度。推动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措施,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做好税收支持政策的宣贯培训,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政府)

    (二十一)强化金融支持。用好国家再贷款政策工具,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贷资源倾斜。鼓励银行机构适当降低汽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信贷额度。积极探索应用融资租赁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备更新。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政银保担企”对接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

    (二十二)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针对“零增地”技术改造,探索实施承诺备案制度、编制审批目录清单、建立书面承诺机制和开展项目综合验收。支持本市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稳定发展,实施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动态名单管理和1%产业用地保障制度。将生活源可回收物中转站、集散场等分类收集设施按照城市基础设施予以用地保障。(责任单位: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各区政府)

    (二十三)强化创新支撑。发挥本市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聚焦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市科委、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四)加大推动力度。建立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部署推进。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充分做好政策解读,调动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居民积极性,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各部门和各区要加强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