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记者6月25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渤中19-6-D1井顺利完成全部钻井作业,该井井深6088米,创下渤海油田最深井纪录。

    按照国际石油通用惯例,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为超深井。渤中19-6-D1井是渤海油田第一口超深井,投产后将用于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的油气采收。该井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井底压力最高56兆帕,钻井作业除了要揭开上部多个地质层位外,还需要穿过两座布满裂缝的地下潜山。

    目前,渤海油田正在实施的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一期开发项目、渤中26-6亿吨级油田一期开发项目,是两个典型的大型深层油气田开发项目。两个项目完成后,可满足千万人口城市一年的基本能源需求。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3
  • 摘要:

    外交部网站6月24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全文)。

    其中提到,双方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波兰投资贸易局等两国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合作。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为两国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机会平等、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双方将加强在新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以经济可持续性和公平竞争作为合作驱动,促进向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持续低碳能源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全文)

    2024年6月22日至26日,波兰共和国总统安杰伊·杜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同杜达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波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充分肯定中波关系积极发展势头,就一系列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会见杜达总统。

    今年是中波建交75周年,为弘扬传统友谊,深化政治互信,拓展两国各领域各层级交往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双方一致同意制定并积极落实两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双方确认优先开展以下领域合作: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科技和绿色发展、人文交流。

    一、经贸投资

    (一)双方认识到中波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愿建立更加平衡的双边经贸伙伴关系,鼓励各部门和机构利用现有机制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和扩大相互市场准入,包括加强企业对接及创造其他机遇。双方将积极改善贸易平衡状况,扩大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准入。

    (二)双方于2024年6月5日召开中波经济合作联委会新一次例会,建立中波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促进常设工作组。

    (三)双方愿共同致力于推动波兰产品对华出口,便利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扩大农食产品贸易规模。双方愿进一步加强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食品安全领域交流合作。双方将推动波兰禽肉、鲜食蓝莓、菜豆、野生水产品尽早输华。双方将致力于在2024年底前就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域化管理合作协议达成一致,并在此后签署该合作协议。

    (四)双方愿在新设立的中波贸易畅通工作组机制下,积极探讨扩大自波兰进口的方式和步骤,共同便利波兰产品对华出口,推动更多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五)双方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波兰投资贸易局等两国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合作。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为两国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机会平等、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六)双方愿深化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专利商标审查、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员培训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双方愿继续用好专利审查高速路和中波联络员机制,弥合知识产权分歧,解决专利相关问题,为两国企业获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双方强调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知识产权应用的重要性,致力于共同预防和有效打击包括假冒和盗版、恶意注册商标、专利和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双方主张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和法治环境。

    二、互联互通

    (一)双方愿商签深化铁路领域双边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铁路合作,推动亚欧铁路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稳定、经济、高效的运输通道。

    (二)双方认为中波轮船公司是两国航运合作的典范,支持其继续快速发展。中波轮船公司将积极为中波贸易发展提供海运服务。

    (三)双方将不断加强关际合作,进一步深化包括“点对点”关际合作在内的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强化海关法律有效正确应用,助力保障中欧和中波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

    (四)双方愿适时更新中波两国民航运输协定,为航线运营提供更多机会。双方赞赏两国为保障航班运营作出的各项努力,愿进一步支持两国航空公司逐步增开直航班次和航线,在保障公平竞争原则下为直航运营提供便利。

    三、科技和绿色发展

    (一)双方愿充分利用中波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机制,支持两国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深化科研合作。

    (二)双方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国际气候治理的主渠道地位,愿秉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框架,继续就气候变化议题进行坦诚对话与交流。波方愿同中方就温室气体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加强信息交流与务实合作。

    (三)双方致力于在环保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加强科学研究。

    (四)双方注意到在绿色技术、循环利用、废物处理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及沼气技术合作潜力。双方将继续努力提高经济、环境和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努力应对和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双方欢迎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对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积极贡献。

    (五)双方将加强在新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以经济可持续性和公平竞争作为合作驱动,促进向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持续低碳能源转型。

    四、人文交流

    (一)双方愿继续加强两国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文化机构等交流,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体育交流与合作。

    (二)双方将认真落实现有文化合作议定书,并就新一轮文化合作议定书开启友好磋商。

    (三)双方愿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领域合作,鼓励双方高校联合举办有关活动。

    (四)双方重视教育和语言文化交流,愿加强语言师资交流,编写第一本汉波、波汉大词典,推动两国青年友好交往。

    (五)双方重申旅游产业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六)双方同意积极推动两国游客往来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愿加强旅游机构和行业间合作,推动旅游产品开发实践交流。双方愿在各自法律框架下进一步推动签证便利化。

    (七)双方支持深化中波地方合作,愿适时召开新一届中波地方合作论坛。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2
  • 摘要:

    乘风而起,向光而行。甘肃省扩大新能源领域有效投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河西走廊新能源项目加紧建设。近日,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金塔白水泉三期40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78亿元,建成后,年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4万吨。张掖平山湖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具规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送电前的各项试验和调试工作,为即将到来的送电阶段做准备。

    眼下,总投资5.2亿元的清水盘龙山100兆瓦风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是我省“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项目,共安装20台单机5兆瓦风电机组。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完成投资1.8亿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发电量1.91亿千瓦时,年产值5875万元。

    在庆阳,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配套工程——什社换流站,首档导地线展放完成,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架线施工阶段。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之一,计划2025年6月全部建成投运。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5
  • 摘要: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告《促进2024年有效能源转型》显示,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进展,但由于经济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技术变革,全球能源转型的总体步伐在过去一年中有所放缓。在能源转型指数(ETI)跟踪的120个国家中,83%的国家在安全、公平和可持续性这三个能源系统绩效维度中的至少一个维度上比去年有所倒退。

    欧洲国家在ETI排名中继续领先,在2024年排名前十。在过去的十年里,瑞典和丹麦每年都跻身前三。今年,紧随其后的是芬兰、瑞士和法国,它们是前五名中的新加入者。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这些国家受益于对能源转型的高度政治承诺、对研发的大力投资、扩大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动力是能源效率政策和碳定价。

    德国位居第11位,其次是巴西(12位)、英国(13位)、中国(17位)、美国(19位)、而拉脱维亚(15位)和智利(20位)是前20名中的新成员,得益于其可再生能源的增加。

    发达经济体和中国仍然主导清洁能源投资

    报告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能源转型绩效方面的差距继续缩小,但清洁能源投资继续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与中国。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主要归功于长期努力提高清洁能源的份额和提高电网可靠性。巴西成功地吸引了投资,这要归功于其对水电和生物燃料的承诺、太阳能的进步以及为创造新机会而制定的举措。

    中国在2023年大幅扩大了可再生能源产能,并继续投资于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清洁技术的制造。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1
  • 摘要: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新闻公报(下称“公报”),呼吁各国制定明确计划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公报强调中国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所作的贡献:在目前国家自主贡献明确设定的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中,中国贡献占90%以上。

    “达标”任重道远

    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该共识确定了将本世纪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总体目标,并争取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增至2023年的3倍,即达到1.1万吉瓦。

    然而,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在此前提交的194份国家自主贡献中,只有14份明确设定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目标,总计仅为约1300吉瓦。

    国际能源署高级分析师海米·巴哈尔认为,一些国家通过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制定激励机制,正成为比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吉瓦级以上市场,这些市场起始水平较低,但预计将会很快实现自己的碳排目标。他认为,面对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需要快速低成本地整合可再生能源等现实挑战,国际合作极其重要,通过国际合作和公平竞争,能够更快更好实现全球近零排放的总体目标。

    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巴哈尔说。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用能结构不断优化。国际能源署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350吉瓦,超过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一半。近10年内,中国有望实现1200吉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能力的目标。公报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其他国家需要将年增长率提高36%,才能实现全球预期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新能源项目合作。过去10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研究员塞西莉亚·施普林格认为,中国在实现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全球目标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了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通过开展人员培训、进行技术转让和项目本地化普及等,中国企业正在助力合作方培育经济新动能。

    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COP28设定的全球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各国政府必须迅速将承诺转化为行动计划。”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

    国际能源署公报通过对全球近150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认为,各国政府的国内相关目标要高得多,如果各国将其所有现有政策、计划和评估都纳入明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将极大助力实现全球目标。这表明,各国有足够的空间使其国家自主贡献与当前国内目标保持一致,但各国需要加快落实。

    彭博社分析称,这一目标所需的光伏增长目标和风电装机目标需要相关方共同行动才能实现。为了实现目标,相关方应清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并网障碍,支持竞争性竞价,并鼓励企业签订购电协议。各国政府需要投资电网、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并确保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更好地促进新能源发展。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领跑”队列。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多年均稳居世界首位。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增加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积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在德国慕尼黑日前举行的2024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上,吸引了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约3000家企业参展。近1000家中国企业参展,数量超过东道主德国。自这个世界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展会创办以来,中国首次成为参展规模最大的国家。

    参加展会的中外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价值链整合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年来,中国向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提供有竞争力的优质光伏产品,有力推动欧洲能源转型进程,实现真正的双赢局面。

    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在展会期间发布的《2024-2028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跃居全球第四。此外,2023年进入全球十大光伏市场之列的欧洲国家还有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这些国家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也都实现同比增长。截至2023年,全球31个光伏装机总量达到1吉瓦的国家中有14个位于欧盟。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前所未有的增长规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如果不是中国大力投资光伏部署,该行业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减缓。

    欧洲领先的太阳能组件供应商德国Axitec能源公司长期与中国制造商合作,在华生产光伏产品并服务于欧洲本土。该公司市场负责人克里斯蒂娜·洛瓦托说,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为推动欧洲绿色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会主办方德国太阳能促进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埃尔泽塞尔认为,中国在光伏行业建立了一条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价值链,而中国的先进制造商为欧洲光伏行业提供了创新动力。

    埃尔泽塞尔强调,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对欧洲产业实现脱碳至关重要。“中国光伏产业过去几年帮助我们获得向脱碳社会过渡所需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我认为进行合作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中国企业也同样看好在欧洲的合作。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上展示了各种功率和尺寸的太阳能电池板。据介绍,该公司的光伏产品在欧洲已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从家庭到大型工厂和超市均有覆盖。公司副总裁祝道诚认为,基于全球能源转型的总体方向,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上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浙江奔一新能源有限公司欧洲区总裁曲帅元看来,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阳光充足,分散式住宅对光伏发电的需求潜力巨大。他介绍说,公司通过在欧合作,为当地家庭提供阳台和屋顶等分布式太阳能系统及解决方案。

    “尽管单个家庭光伏发电量有限,但无数个家庭的累计电量却相当可观,总体上有效提升了当地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曲帅元说。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佘海峰对中国企业在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持续参与和贡献持乐观态度。他对记者表示,欧洲正致力于实现能源转型目标,而中国企业凭借在光伏领域的专业技术和成熟经验,能够通过国际合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为欧洲提供高质量光伏解决方案,助力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4日,记者从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了解到,6月22日0时16分,海南统调负荷首次突破800万千瓦,达809.6万千瓦,比往年最高负荷(745.2万千瓦)增长8.6%,第六次创历史新高,其中5次创新高发生在零点时段,新能源车扎堆充电是主要推手。目前,海南电力供应平稳。 海南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运行方式科高级经理吴明轩介绍,近日来,海南多地连续出现37℃以上高温,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省内第三产业和居民负荷快速攀升,推动统调负荷6次创历史新高,其中5次发生在0:00-0:20时段,均与新能源车扎堆充电有关,充电负荷在不到20分钟内快速爬坡50万千瓦以上,形成“零点高峰”现象,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本次创新高充电负荷达到63万千瓦,占全省负荷7.8%。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5月底,海南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3.6万辆,较2023年8月的24.57万辆,大幅增长36.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车桩比均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以公共充电桩为例,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省累计接入一张网平台的充换电运营商216家、换电站81座、充电站3772座,共计接入4.51万把充电枪,建设总功率约170万千瓦。 海南省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公司政务服务专员马肖介绍:“受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生活作息规律等影响,零点充电成了广大电动车主的首选。凌晨0点至2点的订单量和充电量,均达到全天的30%左右。” 受省内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大规模增长及谷峰分时电价政策影响,电动汽车零点集中充电导致电力负荷不断攀升,由2023年8月的45万千瓦增长至目前的63万千瓦,增长幅度高达40%,“零点高峰”现象愈加凸显。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改部门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零点扎堆充电给全省电力供应带来的冲击影响,经过调研和听取市县公交集团、充电桩企业、电动汽车运营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意见建议,正在积极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包括需求侧响应配套政策、虚拟电厂和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峰谷用电时段调整等,积极引导用户有序用电。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在能源过渡的持续深化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步伐预计将趋于平稳。近期,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石油市场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石油产量将逐步增长,有效缓解市场压力,并将剩余产能提升至库维德危机前的未见水平。

    该报告深入分析了这些动态对石油供应安全、炼油、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基于当前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亚洲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以及航空、石油化工等行业对石油的强劲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内推动石油使用的上升。然而,这一增长趋势将受到电动汽车销量上升、传统车辆燃料效率提高、中东地区发电用油减少以及结构性经济转变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因此,报告预测,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全球石油需求在2023年将超过1.02亿桶/日,至本世纪末,石油需求将达到每日1.06亿桶的水平。

    同时,随着全球石油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在美国和美洲其他石油生产国的引领下,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石油生产能力将超过需求增长。报告预计,到2030年,总供应能力将提升至每日1亿1千4百万桶,超过全球需求的预期值约800万桶。这将导致前所未有的剩余产能水平,除非达到《可持续发展公约》第19号规定的最高水平。这种高水平的剩余产能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影响欧佩克和其他国家的生产经济体以及美国页岩工业。

    鉴于大流行病反弹的势头已逐渐减弱,清洁能源转型持续推进,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正在逐步放缓,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今年,国际能源署预计石油需求将每日增加约100万桶。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蒂赫·比洛尔对此进行了强调。

    本报告基于最新数据进行的预测显示,本十年内出现了显著的供应盈余,这提示石油公司需要确保其业务战略和计划能够适应正在发生的变化。尽管石油需求增长正在放缓,但预计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仍将比2023年增加320万桶/日,除非实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或改变消费者行为。

    亚洲新兴经济体,尤其是印度在交通运输中使用的石油较多,以及日益繁荣的石油化工行业,特别是中国对喷气机燃料和原料的更多使用,将推动这一增长。然而,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的石油需求预计将持续下降,从2023年的每日近4,600万桶降至2030年的每日不到4,300万桶。上一次发达经济体石油需求达到这一水平是在1991年。

    为满足预期需求,欧佩克+以外的生产国正积极扩大全球生产能力,预计将占据2030年预期增长的四分之三。其中,美国有望实现每日210万桶的非欧佩克+产量增长,而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圭亚那等国将贡献每日270万桶的产量。

    该报告进一步预测,随着本十年末批准项目的逐渐减少,产能增长将趋于放缓,随后在主要的非欧佩克+生产国中可能出现停滞。然而,如果各公司继续批准更多项目,非欧佩克+的生产能力每日可增加130万桶,并在2030年开始运作。

    根据报告,2023年至2030年期间,全球炼油能力预计将以每日330万桶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远低于历史趋势。然而,鉴于生物燃料和液化天然气等非精炼燃料的供应也在同时激增,这将足以满足这一时期对精炼石油产品的需求。因此,报告指出,在展望期末关闭炼油厂的可能性增加,以及2027年后亚洲产能增长放缓的可能性。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当地时间6月20日,欧盟对外公布了一项重要决策,即批准了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措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禁止转运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这一举措标志着欧盟在制裁俄罗斯的过程中首次对液化天然气下手,无疑给双方的经济关系带来了进一步的紧张。

    据外媒详细报道,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已经第14次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此次制裁措施详细而全面,不仅禁止了通过欧盟向第三国转运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还禁止了相关的转运服务以及船对船和船对岸的转运活动。同时,欧盟还禁止了向俄罗斯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提供投资、服务和货物等。这一系列的制裁措施无疑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回顾历史,早在2022年2月22日,欧盟就发表联合声明,提议对俄罗斯实施一揽子制裁。当时的制裁措施包括了针对那些参与承认乌克兰东部两地“独立”的个人和银行,以及为俄军在这些地区提供资金的机构。此外,路透社还援引欧盟外交官的话称,数百名政界人士和官员可能因此被列入黑名单,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实体进出口也将受到严格限制。

    而在新一轮的制裁中,欧盟特别提到了所谓的“影子船队”。这些船只被俄方利用来规避石油价格上限和其他贸易制裁措施。为了彻底遏制这种规避行为,欧盟决定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禁止了与这些“影子船队”相关的所有转运活动。

    除了液化天然气外,欧盟还限制了与俄罗斯与土耳其和印度等数十家新上市公司的贸易往来。同时,对于那些接受俄罗斯资金来源的政党、智库和媒体,欧盟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些措施旨在切断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让步。

    此外,欧盟还进一步扩大了出口管制的范围。现在,更多可作为军事用途的化学品、锰矿石、塑料、电子产品和挖掘机械等都将受到出口管制。同时,欧盟还限制了氦气的进口,这一措施将对那些依赖俄罗斯氦气供应的欧盟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欧盟的这一轮制裁措施力度空前,不仅涵盖了能源、贸易等多个领域,还涉及到了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将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但同时也可能对欧盟自身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欧盟选择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的考虑。

    俄罗斯一方一再表示,俄罗斯会举全国之力应对西方的制裁措施。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北京6月21日讯 20日晚间,国家能源局发布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1~5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8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 从分产业用电看,5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用电量53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用电量14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 1~5月,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36570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用电量253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用电量69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5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