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贝克休斯公司周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本周美国活跃的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总数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的711台钻机相比,本周钻机总数下降了4台,降至600台。

    石油钻井平台的数量在前一周增加了1台后,本周保持不变。石油钻井平台数量为497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3台。本周,天然气钻井平台的数量减少了4台,降至99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8台活跃的天然气钻井。其他钻机保持不变,为4台。二叠纪的钻探活动在前一周下降了2台后保持不变。鹰福特的数量在前一周下降了1台后,本周下降了1台。

    与此同时,截至5月17日的一周,美国原油产量连续第十周保持不变,平均每天1310万桶,从1330万桶的历史最高点下降了20万桶。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日前,贵州凯里市发布《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2×18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公示文件显示,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2×18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单位为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在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炉碧经济开发区黔开路。

    本项目总投资20亿,规划占地面积1008.8亩,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一条日产1800吨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及深加工车间;二期建设一条日产1800吨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及深加工车间。

    详情如下: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2×18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

    我公司委托贵州常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2×18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及其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为了让公众对项目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部令2018年第4号)的要求,对项目有关情况进行公告,希望公众在了解有关情况后采用适当的方式对

    项目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2×18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

    建设单位: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炉碧经济开发区黔开路

    建设性质:新建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总投资20亿,规划占地面积1008.8亩,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一条日产1800吨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及深加工车间;二期建设一条

    日产1800吨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及深加工车间。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人:廖凌春电话:13908576070邮箱:248466449@qq.com

    地址: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炉碧经济开发区黔开路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

    环评单位:贵州常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经理电话:13765525300邮箱:474472258@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观山街道阳关大道麒龙商务港A地块第一幢18层10号

    (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以在有关信息公开后,以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贵州黔玻永

    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或者参与书面问卷调查,提出意见。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

    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

    公告单位: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4年5月7日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爱尔兰政府宣布了小规模可再生电力支持计划(SRESS) 的第二阶段。最新阶段针对的是社区和地方项目,或可再生能源社区 (REC)。除了 1 兆瓦以下的仅供出口的项目外,它还针对生产自己的太阳能或风能的中小型企业 (SME)。

    该计划无需拍卖即可提供有保障的上网电价。政府指导方针规定,成功的申请者将获得其可再生电力市场收入的溢价。

    可再生能源证书的电价已定为 1 兆瓦以下太阳能项目的 150 欧元(162.70 美元)/兆瓦时,1 兆瓦至 6 兆瓦之间的项目的 140 欧元/兆瓦时。对于中小企业,1 兆瓦以下太阳能项目的电价为 130 欧元/兆瓦时,1 兆瓦至 6 兆瓦之间的项目的电价为 120 欧元/兆瓦时。该计划为风电项目设定了更便宜的电价。

    根据政府指导,可再生能源证书的电价较高,因为此类项目在制定规划、电网连接和融资时面临额外的障碍,同时也反映了公共政策对社区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偏好。

    爱尔兰 SRESS 第一阶段于 2023 年启动,面向 50 千瓦以上、1 兆瓦以下的自用者。第三阶段预计将支持所有申请者类别,目前计划于 2026 年启动。

    爱尔兰政府已设定目标,到2030年,其能源市场的8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5月23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在澳大利亚上空回荡——该国正式揭幕了首个国家电池战略,标志着该国电池行业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新纪元。这一战略由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与工业与科学部长胡西奇携手发布,旨在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点燃电池行业发展的熊熊烈火,为澳大利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与韧性。

    这一战略不仅彰显了澳大利亚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雄心壮志,更向世界展示了其打造未来制造业强国的坚定决心。根据战略规划,澳大利亚将聚焦能源存储系统的建设,为全球市场提供优质的电池组件,打造安全可靠的电网连接电池,并为澳大利亚的运输制造业提供电池支持。

    为了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澳大利亚政府还公布了下一财年的政府预算案。其中,5.232亿澳元将用于实施“电池突破倡议”,为电池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政府还拨出2030万澳元,用于激励尖端电池研究工作,为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提供资金保障。更令人振奋的是,政府还设立了高达17亿澳元的“未来澳大利亚制造”创新基金,以支持电池等清洁能源制造业的发展,为澳大利亚的制造业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阿尔巴尼斯总理在发布会上激动地表示,澳大利亚必须积极投身于全球电池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全球电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他强调,电池作为澳大利亚清洁能源组合的关键组成部分,将为实现减排目标、打造强大的清洁能源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记者获悉,上汽集团“七大技术底座”升级,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上汽集团基于“场景创造价值、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趋势,打造全新“科技生命体”,集聚全球资源,形成纯电、混动、氢能三大平台和电池、电驱等“七大技术底座”。

    2024年起,上汽的固态电池、智能车“中央大脑”等新技术已量产应用,推动“七大技术底座”升级至2.0时代。2024年10月,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将交付,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续航超千公里。2026年,上汽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超400Wh/kg;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将量产交付。后续能量密度有望提升至500Wh/kg。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国家能源局于5月23日发布消息,近日,该局成功召开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调度视频会。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工作,确保各项项目能够迅速完成并如期投入运营。同时,会议还强调,需保持月度调度和周度监测的连续性,以切实保障项目进度的稳步推进。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调度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发电量实现稳步增长。具体而言,1至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637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比重高达91.8%,同比增长34.5%;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690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为30.9%,同比增长16.1%。

    然而,调度会议亦指出,当前部分地区在风电、光伏发电方面仍存在利用率下降、源网协调不足以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需加快研究协调解决。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规模达到4574万千瓦,同比增长36%。其中,集中式光伏为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2380万千瓦。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攀升至6.59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3.7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2.8亿千瓦。同期,全国光伏发电量达到1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

    在风电领域,2024年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到155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为1481万千瓦,海上风电为69万千瓦。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已达到4.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其中陆上风电4.19亿千瓦,海上风电3803万千瓦。同期,全国风电发电量达到26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

    调度会议还着重强调了优化新能源发展政策和环境的重要性。会议要求,应进一步深化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化和政策化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成熟一项即出台一项。同时,会议还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对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各方应加强协同合作,公平承担能源转型责任,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5月20日,甘孜州得荣县白松一期210兆瓦超高海拔水光互补光伏发电站——白松光伏实现全容量投产,标志着该项目顺利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该项目包含68个光伏阵区,充分利用220千伏输电线路接入硕曲河流域去学水电站,实现了“水光互补”的创新运行模式。

    这一光伏电站的建设,为白松镇当地民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现有约240余名人员在电站内工作,为当地居民在“家门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电站的运行预计将持续25年,其年平均发电量预计将达到42520.2万kWh。在电站全容量投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2.86万吨,大幅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分别减少约6.803吨、24.023万吨和13.606吨。同时,电站将通过电网向外输送清洁能源4.25亿度电,足以满足约18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此外,项目所建设的光伏组件不仅能为电站提供清洁能源,其大面积的覆盖还能为干旱少雨的光伏场区起到遮风挡雨、减少蒸发、改善生态的作用。这将有助于促进场区牧草的生长,进而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清洁能源与生态农业的和谐共生。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国际能源网获悉,2024年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据悉,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表示,四川将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此外,他还表示,四川在制氢装置、储氢装备、加氢设备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也为发展氢能提供了良好条件。此种背景下,四川将会把发展绿氢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来抓,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据了解,此前,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成都将聚焦建设“绿氢之都”,采取系列超常规举措,实施“六大工程”,推动氢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三年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五。

    来源机构: 国际氢能网 | 点击量:0
  • 摘要: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其中指出,积极发展绿色智慧协同模式,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在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加快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园林绿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务、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用能场景深度耦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绿色低碳效益。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

    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发改数据〔2024〕6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数据管理部门、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二、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管理协同的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构建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综合性基础环境,推进算法、模型等数字资源一体集成部署,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分析、智能调度、智能监管、辅助决策,全面支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时空框架,因地制宜有序探索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虚实共生、仿真推演、迭代优化的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二)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平台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深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先进计算、未来网络、卫星遥感、三维建模等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场景中集成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发展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

    (三)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推进数字化赋能郊区新城,实现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推动城市“数字更新”,加快街区、商圈等城市微单元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激发产城融合服务能级与数字活力。深化城市场景开放促进以城带产,提升产业聚合力。加速创新资源共享助力以产促城,发展虚拟园区和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城市数字经济就业吸附力。

    (四)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更新、空间优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信用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衔接协同。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数据赋能、业务联动。依托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整合状态感知、建模分析、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等功能,聚合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应急通信、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民情感知等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协同高效处置、调度敏捷响应、平急快速切换。探索基层一体化智慧治理体系,加快高频数据按需合规回流基层,形成基层数据可有效沉淀、可快速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促进业务协同和上下联动。加强城市自然人、法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应用,探索依法依规建立城市数字服务供应商信用承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管理闭环。探索建设基于城市统一标识体系的“城市码”,推进房屋建筑、重大项目等“落图+赋码”机制,形成“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的服务治理体系。

    (五)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提升“一网通办”效能,以便民惠企为导向,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拓展涉企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加大环节精简,流程优化再造,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覆盖城市公共服务高频事项。支持地方建立多元参与和公众监督机制,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数字技术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融合,促进优质公共资源跨时空共享,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加强数字化赋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建设。推进适老助残无障碍设施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造,积极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助力重点人群跨越数字鸿沟。推动打造低成本、高体验、交互式的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场景。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加快智慧餐饮、智能出行、数字家庭、上门经济、即时零售等新场景建设,打造城市数字消费新地标。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化应用,以数字技术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数字文创、数字内容等服务供给,发展智慧旅游。

    (六)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治理协同水平,打造智慧高效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加强跨部门生态治理业务集成和数据联动,支撑美丽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决策。积极发展绿色智慧协同模式,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在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建立多方参与的碳普惠机制,探索构建个人企业碳账户、碳足迹等数据空间应用。倡导绿色出行、数字消费等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居民生活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加强城市物理空间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态势感知,强化应急广播等城市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完善城市常态事件和应急事件分类处置流程,打破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和信息壁垒,构建全链条、全环节联动应急处置体系,实现弹性适应、快速恢复。加强城市数字空间安全管理,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城市网络运行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通信网络韧性。加快推进城市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加强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全过程安全监管,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压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推进建设有韧性的城市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健全数据要素流通领域数据安全实时监测预警、数据安全事件通报和应急处理机制。

    三、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

    (八)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加快建设新型广播电视网络,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城市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产业链环节间数据可信可控流通。加快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园林绿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务、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用能场景深度耦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绿色低碳效益。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九)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加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平台,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关联贯通政务数据资源,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评价机制,推动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评估工作,定期开展数据质量评价。

    四、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

    (十)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鼓励城市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变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规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体系。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推动完善公共数据管理和授权运营法规政策,细化完善配套措施。推进标准建设应用,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数据互操作、数字孪生、运营运维等标准规范研制,推动标准符合性检测认证,促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十一)创新运营运维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打造多元参与、供需对接、价值驱动的社会长效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结果导向型运营预算和考核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城市运维体系,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等系统与部门业务需求、市民企业反馈相互贯通、迭代优化的运维机制。支持各地创新一体化、规范化运维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各类数字资源统一编目、配置、运维闭环。

    (十二)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群数字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强化数据要素共享利用,数字服务普惠共享,数字治理高效协同。推动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开展共建数字产业园区、数字消费帮扶等活动,加强先进规划理念、建设经验、管理模式复制推广。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协同建设,推动城乡数字设施共享、数据资源整合,产业生态互促、公共服务共用。开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国际合作,支持建立数字化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五、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政策保障。各地方要加强领导,推动各项政策措施、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杜绝数字“形象工程”。鼓励各地方在依法依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加强资金支持。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市民数字素养。及时总结各地方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创新举措,梳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强交流,共享成果,适时面向全国推广。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 家 数 据 局

    财  政  部

    自 然 资 源 部

    2024年5月14日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2024年5月23-24日,在一次氢能会议上,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康鹏教授应邀作了“新一代电解水制氢关键材料研究”的专题报告。推介了公司最新研发的Zirmbrane® 3D 系列三维复合隔膜产品(简称“三维膜”),并对核心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康鹏教授介绍了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ALK)在绿氢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作为一种相对成熟且成本较低的技术,ALK技术在全球绿氢市场中将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核心隔膜材料对于ALK电解水的能耗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复合隔膜最早应用于西方国家电解槽,具有较低的内阻和较强的隔气性能,常搭配先进电极和柔性槽体,表现出优秀的电解性能和动态响应特性,在大型电解项目上获得了较多应用。然而现阶段国内电解槽常采用雷尼镍电极,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对常规复合隔膜的适配性要求更高。基于此,为更好的适应国内电解槽发展现状,碳能科技基于第一性原理,创新的开发了更适配国内槽体结构的三维复合隔膜。该三维膜具有类似鸟巢的交织一体化结构,在热稳定性和耐摩擦性上具有显著优势,与雷尼镍电极的匹配程度更高。同时其三维交织一体化结构提供了更优秀的抗挤压、耐折裂性能和粉体结合强度,有助于提高与槽体装配的适配性,增强运行过程可靠性,是一款与国内现有电解槽体系完美适配的产品。

    此外,新型三维复合隔膜延续了常规复合隔膜的纳米多孔、永久亲水特性,与PPS隔膜相比,具有较低的电解小室电压和较好的泡点压力(2±1bar),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电解能耗。新型三维复合隔膜更适配传统电解槽,可大幅降低绿氢LCOH的成本,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双碳背景下,全球氢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可再生能源制氢对绿色低碳转型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绿氢作为一种最佳的碳中和能源载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方面具有广阔潜力。随着可再生能源价格的逐步下探,加之电解槽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改进带来的效率提高,绿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绿氢技术的发展核心是关键材料的进步,碳能科技作为一家研究型“碳中和”技术公司,在绿色制氢装备核心材料方面提出了碳能解决方案,开发出针对不同电解槽结构的多元化复合隔膜产品,助力我国绿氢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碳能力量。

    来源机构: 国际氢能网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