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2024年1月30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地质储能研究进展——寻找地下空间以实现能源转型》 ,指出,能源转型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地质储能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自1975年以来,USGS一直在评估地质能源资源潜力,其中,评估美国各盆地的存储潜力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先事项。目前,USGS正在评估美国盆地中可利用的枯竭油气藏的天然气储气能力,发布了新的评估方法,用于确定Wind River Basin合适的枯竭油气藏、计算Michigan Basin的天然气容量、在Illinois Basin模拟潜在的氢化反应。并计划对盐穴的储气能力进行评估。

    点击量:0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迫切需要迅速、大规模地推广碳捕集与封存(CCS)等相关碳去除技术。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就认识到CCS是限制全球变暖的脱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美国研究揭示了油气藏在大规模CCS方面的潜力。
    斯坦福大学牵头的研究指出,大幅增加CO2地质封存需要重点关注枯竭油气藏分布量较大的地区。这些地区油气藏大多具备充分的储藏能力,其地质学和水动力学环境得到了充分认识,与咸水层相比不易受到注入诱发地震的影响。一旦启动CO2封存设施并投入运营,即可用于封存多个来源的CO2。此外,将碳捕集和封存(CCS)与制氢相结合将成为未来10年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具有经济可行性的战略。
    研究发现,利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EOR)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封存。这类油气储层(和周围的地质构造)通常特征良好,存在密封地层(或不会有油气堆积),并且从多年的研究中可以知道流动特性和密封特征。这些油田已知的生产和注入历史提供了所需的静态和动态储层知识,从而可以评估其对大规模CCS的适用性。EOR生产的石油可以产生比传统生产的石油更低的碳排放量。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盐岩含水层注入二氧化碳而诱发地震活动的不安全因素,
    上述策略在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具有非常高的适用性。因此研究人员以阿曼的枯竭油气田为例,从制氢与二氧化碳储存两个方面分析了阿曼的油气得以出口的经济效益以及碳封存战略的可实施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点击量:0
  • 摘要:

    滑坡监测是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必要环节。本次研究以欧洲地质调查局收集的16年间(2005~2021年)关于滑坡监测技术的信息为基础,研究了75个典型滑坡事件,包括滑坡类型、滑坡技术、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技术状况、技术使用时间以及技术在预警系统中的适用性。
    土质滑坡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复杂滑坡,再次为岩质滑坡、岩屑滑坡、岩崩、泥石流等;滑坡主要是由降雨引发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侵蚀、人类活动、构造、地震、融雪等也会引发滑坡;滑坡多为小型滑坡到超大型滑坡;大多数观测到的滑坡都是深层滑坡,或者很深的滑坡(破坏面超过5m),非常缓慢(移动速率<15mm/year)但很活跃,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基础设施和住宅造成破坏(裂缝和下沉)。
    最常用的滑坡监测方法是地质填图,其次为水文地质、遥感、岩土工程、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技术;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滑坡事件发生期间和之后的区域,很少作为早期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技术都被用来对滑坡进行了监测,测斜仪、测压计、地质、地貌和工程地质填图,以及灾害和风险填图等技术占主导地位。
    所有监测技术各具优缺点,测量尺度不同,重复测量时间也有差异,因此被应用于滑坡监测不同的时段。欧洲地质调查局将综合利用传统与先进技术方法,继续开展滑坡监测。鉴于地质调查机构采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制定监测计划时需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将促进和支持欧洲滑坡缓解措施的制定。

    点击量:0
  • 摘要: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薛强团队的“固废填埋场气液致灾原位测控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我国固体废弃物种类多、来源广、存量大、利用率低,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置。固废降解产生大量高浓度、高毒性、高腐蚀气液污染物,导致填埋场内部 “水位高、气压高、变形大”,易诱发污染泄漏、气体爆炸等工程灾害。因此,亟待解决气液致灾的精准探测、科学诊断与高效治理等关键难题。
    武汉岩土所薛强团队经过近20年攻关,发明了气液运移原位随钻探测装备和防渗系统破损原位探测装备,实现了污染物组分时空分布的原位同步检测与可视化,以及防渗系统毫米级漏洞的精准定位;研发了填埋场气液致灾多场耦合试验装置;创制了强吸附、低渗透材料;发明了气液致灾源头调控与长效阻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固废填埋场工程灾害的主动防控,有效提升了填埋场安全服役年限。
    据悉,相关技术与装备已实施专利转化,获批国家先进技术装备、专业特种车辆(工信部),成功应用于武汉金口、深圳光明等国内数百个固废填埋处置工程,并推广应用至吉吉斯坦、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支撑了大科学装置(地镜)的研制,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无废城市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分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

    来源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点击量:1
  • 摘要:

    5月15日,美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发布数据十年战略(U.S. Geological Survey Data Strategy 2023–33),提出生产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复使用(FAIR)的数据产品,这将成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提高数据质量、促进数据创新、深挖数据潜力,培育以数据为核心的文化,增强世界一流地调机构影响力等方面的重要基础。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倍率密码。美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数据资产的战略意义,认为数据资产是科学完整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学研究、决策制定和公共安全的基础。在其21世纪十年科学战略中明确提出,数据资产管理在履行其使命中发挥关键作用。
    数据十年战略以2018年《循证决策基础法案》(Public Law 115–435, 132 Stat. 5529)及第13642号行政令“使开放和机器可读成为政府信息的新默认值”为基础,概述了高级目标,作为实现广泛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愿景的长期指南。该战略是加强地质调查局数据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确保相关的长期能力,以支持内部需求,并以最高效、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其科学使命。
    美国地质调查局将通过提高对数据资产的统一管理效率,为开放科学作出贡献;推动创新,形成现代化能力,确保数据可随时进行分析;提高全局的数据技能,增强员工的数据素养;扩大理解和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能力;衡量在生产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复使用数据资产方面的进展。

    点击量:1
  • 摘要:

    3月1日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近期投资了整个地质测绘项目 ,该项目耗资110万美元,通过使用机载高光谱成像对地表地质进行测绘,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并确定可用于建造和增强抗灾基础设施的地表材料。
    研究将通过飞机低空(约11 000英尺)飞行,以非常精细的分辨率从三个地区的反射阳光中收集数据,包括波多黎各西部的马亚圭斯市附近,波多黎各南部的庞塞附近,以及贾尤亚附近的中央山脉。飞机上的传感器记录了从可见光到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太阳辐射以及较长红外波段的热辐射。这些传感器组合在一起被称为高光谱传感器,因为它们跨越了电磁频谱。这使研究人员能够区分具有独特反射特性或“光谱特征”的各种表面材料,包括不同的岩石、土壤和植被类型。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地质学家伯纳德哈伯德说。“寻找这些模式或光谱特征可以帮助确定具有高矿产资源潜力的位置,并使我们能够绘制滑坡源区域并研究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
    此外,美国地质调查局还与波多黎各大学合作。在Rio Piedras校区,自然资源学院生物学教授Carla Restrepo博士将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生物体影响滑坡形成的方式。高光谱数据可能有助于识别植被覆盖层,从而更好地保护斜坡免受破坏。这些数据还可能有助于表征有利于微生物风化的条件,即微生物促进岩石分解的过程。这些数据点也有助于了解其他各种地球科学和生物问题,包括酸性矿山排水、泥石流、农业、野火和生物多样性。此后,美国地质调查局还将使用这些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数据并绘制地质图。

    点击量:0
  • 摘要:

    记者6月25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渤中19-6-D1井顺利完成全部钻井作业,该井井深6088米,创下渤海油田最深井纪录。

    按照国际石油通用惯例,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为超深井。渤中19-6-D1井是渤海油田第一口超深井,投产后将用于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的油气采收。该井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井底压力最高56兆帕,钻井作业除了要揭开上部多个地质层位外,还需要穿过两座布满裂缝的地下潜山。

    目前,渤海油田正在实施的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一期开发项目、渤中26-6亿吨级油田一期开发项目,是两个典型的大型深层油气田开发项目。两个项目完成后,可满足千万人口城市一年的基本能源需求。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4
  • 摘要:

    外交部网站6月24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全文)。

    其中提到,双方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波兰投资贸易局等两国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合作。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为两国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机会平等、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双方将加强在新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以经济可持续性和公平竞争作为合作驱动,促进向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持续低碳能源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全文)

    2024年6月22日至26日,波兰共和国总统安杰伊·杜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同杜达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中波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充分肯定中波关系积极发展势头,就一系列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会见杜达总统。

    今年是中波建交75周年,为弘扬传统友谊,深化政治互信,拓展两国各领域各层级交往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双方一致同意制定并积极落实两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双方确认优先开展以下领域合作:经贸投资、互联互通、科技和绿色发展、人文交流。

    一、经贸投资

    (一)双方认识到中波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愿建立更加平衡的双边经贸伙伴关系,鼓励各部门和机构利用现有机制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和扩大相互市场准入,包括加强企业对接及创造其他机遇。双方将积极改善贸易平衡状况,扩大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准入。

    (二)双方于2024年6月5日召开中波经济合作联委会新一次例会,建立中波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促进常设工作组。

    (三)双方愿共同致力于推动波兰产品对华出口,便利农产品检验检疫准入,扩大农食产品贸易规模。双方愿进一步加强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食品安全领域交流合作。双方将推动波兰禽肉、鲜食蓝莓、菜豆、野生水产品尽早输华。双方将致力于在2024年底前就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域化管理合作协议达成一致,并在此后签署该合作协议。

    (四)双方愿在新设立的中波贸易畅通工作组机制下,积极探讨扩大自波兰进口的方式和步骤,共同便利波兰产品对华出口,推动更多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五)双方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波兰投资贸易局等两国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合作。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为两国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机会平等、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六)双方愿深化在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专利商标审查、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员培训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双方愿继续用好专利审查高速路和中波联络员机制,弥合知识产权分歧,解决专利相关问题,为两国企业获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支持。双方强调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知识产权应用的重要性,致力于共同预防和有效打击包括假冒和盗版、恶意注册商标、专利和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双方主张加强协调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和法治环境。

    二、互联互通

    (一)双方愿商签深化铁路领域双边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铁路合作,推动亚欧铁路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稳定、经济、高效的运输通道。

    (二)双方认为中波轮船公司是两国航运合作的典范,支持其继续快速发展。中波轮船公司将积极为中波贸易发展提供海运服务。

    (三)双方将不断加强关际合作,进一步深化包括“点对点”关际合作在内的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强化海关法律有效正确应用,助力保障中欧和中波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

    (四)双方愿适时更新中波两国民航运输协定,为航线运营提供更多机会。双方赞赏两国为保障航班运营作出的各项努力,愿进一步支持两国航空公司逐步增开直航班次和航线,在保障公平竞争原则下为直航运营提供便利。

    三、科技和绿色发展

    (一)双方愿充分利用中波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机制,支持两国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深化科研合作。

    (二)双方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国际气候治理的主渠道地位,愿秉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框架,继续就气候变化议题进行坦诚对话与交流。波方愿同中方就温室气体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加强信息交流与务实合作。

    (三)双方致力于在环保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加强科学研究。

    (四)双方注意到在绿色技术、循环利用、废物处理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及沼气技术合作潜力。双方将继续努力提高经济、环境和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努力应对和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双方欢迎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对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积极贡献。

    (五)双方将加强在新材料、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等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以经济可持续性和公平竞争作为合作驱动,促进向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持续低碳能源转型。

    四、人文交流

    (一)双方愿继续加强两国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文化机构等交流,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体育交流与合作。

    (二)双方将认真落实现有文化合作议定书,并就新一轮文化合作议定书开启友好磋商。

    (三)双方愿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领域合作,鼓励双方高校联合举办有关活动。

    (四)双方重视教育和语言文化交流,愿加强语言师资交流,编写第一本汉波、波汉大词典,推动两国青年友好交往。

    (五)双方重申旅游产业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性。

    (六)双方同意积极推动两国游客往来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愿加强旅游机构和行业间合作,推动旅游产品开发实践交流。双方愿在各自法律框架下进一步推动签证便利化。

    (七)双方支持深化中波地方合作,愿适时召开新一届中波地方合作论坛。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 | 点击量:5
  • 摘要:

    乘风而起,向光而行。甘肃省扩大新能源领域有效投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河西走廊新能源项目加紧建设。近日,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金塔白水泉三期400兆瓦光伏发电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78亿元,建成后,年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4万吨。张掖平山湖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具规模,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送电前的各项试验和调试工作,为即将到来的送电阶段做准备。

    眼下,总投资5.2亿元的清水盘龙山100兆瓦风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是我省“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项目,共安装20台单机5兆瓦风电机组。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完成投资1.8亿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发电量1.91亿千瓦时,年产值5875万元。

    在庆阳,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配套工程——什社换流站,首档导地线展放完成,标志着工程全面进入架线施工阶段。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之一,计划2025年6月全部建成投运。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6
  • 摘要: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告《促进2024年有效能源转型》显示,尽管大多数国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进展,但由于经济波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技术变革,全球能源转型的总体步伐在过去一年中有所放缓。在能源转型指数(ETI)跟踪的120个国家中,83%的国家在安全、公平和可持续性这三个能源系统绩效维度中的至少一个维度上比去年有所倒退。

    欧洲国家在ETI排名中继续领先,在2024年排名前十。在过去的十年里,瑞典和丹麦每年都跻身前三。今年,紧随其后的是芬兰、瑞士和法国,它们是前五名中的新加入者。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这些国家受益于对能源转型的高度政治承诺、对研发的大力投资、扩大清洁能源的应用,推动力是能源效率政策和碳定价。

    德国位居第11位,其次是巴西(12位)、英国(13位)、中国(17位)、美国(19位)、而拉脱维亚(15位)和智利(20位)是前20名中的新成员,得益于其可再生能源的增加。

    发达经济体和中国仍然主导清洁能源投资

    报告称,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能源转型绩效方面的差距继续缩小,但清洁能源投资继续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与中国。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主要归功于长期努力提高清洁能源的份额和提高电网可靠性。巴西成功地吸引了投资,这要归功于其对水电和生物燃料的承诺、太阳能的进步以及为创造新机会而制定的举措。

    中国在2023年大幅扩大了可再生能源产能,并继续投资于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清洁技术的制造。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