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据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消息,过去十年间,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了国际合作,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中国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自2013年至2023年,煤炭消费比重显著下降,从67.4%降至55.3%,累计降幅达12.1个百分点;同时,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上升,从10.2%提升至17.9%,累计增长7.7个百分点。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

    在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方面,中国实现了新的跨越。自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原煤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水平,电力装机、天然气产量均实现翻番。风电发电装机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到4.4亿千瓦以上,光伏发电装机从1900多万千瓦增长到6亿千瓦以上,增长势头强劲。此外,西电东送能力超过3亿千瓦,有力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增长约80%。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接近1000千瓦时,实现了翻番增长。

    在能源科技现代化方面,中国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取得突破,山东石岛湾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重型燃气轮机研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特高压输电、高参数煤电等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风电形成了从设备制造、开发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完备全产业链体系,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水电全产业链领先全球,建成了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在能源改革方面,中国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已实现市场化交易配置;油气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在能源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拓展全方位合作。海外油气合作区和进口通道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华龙一号海外首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产,与周边7个国家实现电力互联。成功打造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两大主场外交机制,中国—东盟、中国—阿盟等6大区域能源合作平台落地见效,中国日益成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5月份,中国进口动力煤(非炼焦煤)3413.7万吨,同比增长3.89%,环比微降0.48%,继续创历史同期新高。

    2024年1-5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动力煤15744.5万吨,同比增加1324.57万吨,增长9.19%。

    2024年5月份,中国进口炼焦煤967.9万吨,同比增长43.9%,环比下降11.6%。

    2024年1-5月,中国累计进口炼焦煤4751.8万吨,同比增长25.5%。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美国能源部(DOE)计划投资高达9亿美元(约65亿人民币),以支持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的初步部署。


    DOE发布了意向通知,计划根据美国基础设施法资助小堆项目,目标是加速先进核能项目以支持能源基础设施。该部门估计,为了帮助实现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美国将需要高达950 GW的可靠和清洁能源。核能发电目前占美国电力的18.6%。

    DOE在新闻稿中表示,“核能是经过验证的选择,可以部署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包括来自人工智能和其他数据中心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制造业的回流,同时创造高薪工作岗位。”。

    DOE部长Jennifer Granholm对DOE的声明及其对“核能领域先行者的支持表示赞赏,因为我们寻求扩大核电规模并重新确立美国在这一关键能源行业的领导地位”。

    美国气候顾问兼总统助理Ali Zaidi表示,“我们正在与利益相关方合作,振兴现有的核能发电机组,启动新的反应堆技术,以及关键燃料生产。通过这些投资,实现更大的能源安全和更多的气候解决方案。”。

    核能倡导者宣扬小堆提供的多功能性、安全性和成本节约。它们占地面积小、采用模块化设计、基于工厂化建造、以及使用已建立的燃料供应链,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整体项目成本。小堆可以适应较小的、本地化电力需求,并可扩大规模以满足更大的需求,或用于补充可再生能源。

    DOE预计会提供两个层次的资金支持:

    第一层次称之为“先行团队支持”,将由清洁能源示范办公室管理。该计划将为两个先行团队提供高达8亿美元(约58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这些团队由致力于部署首座电站的公用事业公司、反应堆供应商、建造商以及最终用户或电力承购方组成,同时也促进多反应堆、三代加小堆的订单。

    第二层次,称为“快速跟进部署支持”,将由核能办公室管理。将支持高达1亿美元(约7亿人民币)的资金,以帮助弥补在设计、许可、供应商开发和厂址准备等领域阻碍美国核工业发展的关键差距。

    DOE预计将在2024年夏末或秋季征集资助提案,并计划于2025年确定最终支持团队。DOE还计划在2024年8月举行一次面对面的行业日活动,以促进符合条件的申请团队之间的合作。由于空间限制,活动将优先考虑公用事业公司、反应堆供应商、建造商、最终用户/承购商以及供应链成员。

    来源机构: 能源界 | 点击量:0
  • 摘要:

    限电,在多年前使风电行业头疼不已,甚至影响了全国风电发展格局,乃至变相促进风电低风速技术创新的历史挑战,今天正重新上演。

    例如在新疆,负荷较高的地区实际限电情况维持在10%以内,但负荷不足地区的限电率甚至可能达到20%-50%之多。再如甘肃,有些地区的限电率在20%左右,最高的超过了25%。

    官方统计信息也佐证了这一点。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2024年3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显示, 2024年1-3月,风电利用率低于95%的省份(地区)共9个,分别为河北、山东、蒙西、蒙东、辽宁、吉林、河南、甘肃、青海。

    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调度视频会上提到,部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下降,源网协调不够,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不平衡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快研究协调解决。

    事实上,在一些风电开发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早就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弃风限电与风电大规模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并且已经开始行动,以本地产业消纳能力来审批或制定风电发展规模,大力推进一体化项目建设。

    强制上马“一体化”项目

    3月27日,新疆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发挥风光资源优势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通过氢能、绿色算力、用能绿色替代、低碳产业园以及产业布局五大路径配比一定规模的风、光市场化指标,发挥新疆风光可再生能源的优势。

    县级政府在新能源产业管理的第一线,他们的感受最强烈。新疆昌吉木垒县领导就对此一再强调,始终坚持以产业链和供需链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内核,以新能源上下游配套企业为重点,积极构建“发电端、制造端、消纳端、保障端”相互依存、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相比新疆“配比一定规模的风、光市场化指标”的温和政策,内蒙古对一体化项目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也就是必须先有负荷才可以上马电源。

    4月8日,内蒙古能源局发布《关于实施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4个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的通知》,提出:各盟市在项目核准(备案)时要重点审核新增负荷开工建设情况,新增负荷开工后,配建的新能源项目才能核准(备案)、开工建设。同时,要督促和指导项目业主严格按照申报方案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所依托的新增用电负荷未全部投产前,配建的新能源规模不得投入运行。

    6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支持新能源大基地布局制氢项目,促进新能源消纳。推动风光制氢项目与绿氢应用项目一体化审批和建设管理。这项通知还强调,并网型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年上网电量不超过项目年总发电量的20%。

    有专家表示,目前不少风资源富集的地区,对新上的单一风电项目已持谨慎态度,更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有些地区定下规则,想上风电项目,首先你得有负荷,也就是要拉着用户一起上项目。这一方面能促进风电消纳,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利用风能资源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以新增负荷定风电规模

    其实,相比内蒙古与新疆在项目层面上对一体化的支持,换言之对单一风电项目的谨慎而言,甘肃的做法还要更强硬一些,直接将年度风电新增容量与年度负荷新增需求量进行了捆绑,在全省规划层面卡住了单上风电电源项目的传统审批模式。

    4月,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新能源建设指标分配办法(试行)》要求坚持以负荷定规模。根据年度新增用电负荷确定市州年度新增规模指标,兼顾土地保障要素和新能源利用率因素。发展新能源项目时,应主动承担电力消纳责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新能源项目与用电负荷匹配的产销储机制,努力做到电力消纳有保障、行业发展可持续。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负荷定规模”,基本可视为风电项目能否开发,需要看负荷是否还有空间,如果有某个市州没有新增用电负荷,那么也别想新增风电。

    新增负荷也不是哪一类都行

    如果你以为随便拉一个负荷,就能获得风电开发指标,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不少地区,能够被认可的负荷,被限制在当地的特色产业或当地希望引入的产业范围内。

    例如,5月8日,甘肃省兰州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兰州市“十四五”第三批新能源项目竞争配置工作的通知》指出,兰州市此次开展新能源项目竞争配置的基本原则是“负荷优先、依法规范、效率优先、区域平衡、奖惩结合”,将对企业申报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按照综合评分排名确定开发主体和建设容量。

    文件显示,此次评分标准中“新增负荷产业带动部分”占30分。具体包括,企业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投资计划方案合理可行,引导新能源产业与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以“6+X”先进制造业产业及产业链(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数据信息6个千亿级产业,新能源、航空航天、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绿色环保、氢能、核能等一批百亿级产业)为消纳负荷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似乎意味着,风电开发企业必须主动走出去,与其他产业企业融合发展,才能获取到风电开发指标。而其他拥有负荷需求的产业或企业,则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强势,甚至可能逐步具备直接获取风电开发指标的能力,导致风电开发企业的价值被弱化。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期,德国执政联盟达成共识,为未来的氢能网络制定融资机制,并在破产情况下为投资者提供必要保障。

    德国内阁近日正式通过了《氢能加速法案》(Hydrogen Acceleration Act),旨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进口及生产设施的建设步伐。柏林方面寄望通过此法案,助力欧洲最大经济体实现脱碳目标。

    该法案明确涵盖了绿氢生产设施、氢气管道、氢及氨进口终端、氨裂解装置、为电解槽供电的电力线等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的进口终端和处理设施。

    《氢能加速法案》将氢能基础设施确立为“具有压倒性公共利益”的地位,确保在审批过程中给予优先考量。法案还提出简化审批程序、推进数字化进程,并缩短氢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诉讼时间,以加快氢能应用的推广。

    德国致力于扩大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的使用范围,旨在减少高度污染且难以电气化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和化工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此次加速特别聚焦于电解槽,这些设备能够利用能源将氢从水中分离。为确保加速的可行性,法案要求电解槽在2029年年底前至少使用80%的可再生能源。

    该法案是德国一系列旨在迅速扩展氢能基础设施的新法案之一,通过政府大规模财政支持、中央基础设施规划及监管激励措施共同推动。即将修订的建筑法将简化绿氢项目规划流程,对于小型电解槽设施(最高5MW)将全面免除部分许可要求。

    来源机构: 国际能源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英国能源行业组织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新增容量的总和。

    这份由英国能源协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和科尔尼公司共同撰写的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近50%的电网级电池储能系统安装在中国。此外,中国在2023年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太阳能新增容量,以及近66%的新增风能容量。中国的风能总装机容量相当于北美和欧洲的总和。

    毕马威能源与自然资源相关负责人在报告中表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创历史新高,而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新增容量的总和。

    根据国际能源署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8年,中国将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的近60%。2023年全球可再生电力装机容量预计将比2022年增长近50%,其中主要增长来源于中国的新增太阳能和风能容量。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据6月9日报道,总部位于挪威的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称,受益于绿氢项目推动,中东太阳能发电量将不断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00GW,年增长率为30%。

    该公司表示,中东地区的太阳能发电总量在2023年底超过16GW,到2024年底将达到近23GW。

    目前,中东地区发电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2023年底化石燃料占总发电量的93%,可再生能源占3%,核能和水力发电各占2%。该机构预测,到2030 年,该地区约30%的装机容量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这一比例有望上升至75%。由于水电相对缺乏且天然气价格低廉,中东地区将继续使用天然气发电作为主要能源,并最终将其作为长期过渡燃料。预计天然气在发电结构中的份额将从2023年底的74%降至2040年的46%和2050年的22%。

    来源机构: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南方电网公司近日发布通告,明确了2024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达到173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3.5%,并规划了194项能源重点工程的建设工作。 

    据悉,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全面覆盖电网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领域,共计194项能源重点工程。在电网建设领域,公司将重点加速五省区主网架的优化和城乡配电网的升级工作。其中,广东电网预计今年将投入超过90亿元,以持续巩固和提升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云南电网则计划投资96亿元,加速推进现代化农村电网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云南500千伏保东输变电工程已顺利建成投产,有效满足了云南硅基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及年均百亿用电量的增长。 

    在抽水蓄能建设方面,南方电网公司将积极推动广西桂林、贵港和广东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并计划于2029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这将有力支撑2.5亿千瓦新能源的稳定接入电网。 

    南方电网公司今年的固定资产新增投资主要用于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拓展新领域新赛道。据南方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介绍,公司将聚焦抽水蓄能、综合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等业务,预计2024年,公司首批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将超过380亿元。

    来源机构: 中国能源网china5e | 点击量:0
  • 摘要: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Andrey E. Miroshnichenko教授团队采用具有天线状光场、强电磁场限制能力的可调谐、宽共振范围的金属纳米腔,以及具有高温度稳定性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二维薄层,成功构建了杂化等离子体超构材料腔,并深入探索了光与杂化等离子体超构材料腔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成果为新型光电器件、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光与物质之间的强耦合作为一种基本的量子光学现象,近年来也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且对于新型纳米光子器件、高灵敏度传感器、单光子源等新型器件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等离子激元”是指局域在金属表面的一种由自由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激发态,而“激子”则是半导体中电子和空穴由其间库仑相互作用而结合成的一个束缚态系统。具有高可调谐性、强电磁场限制能力的等离子体纳米腔,是实现等离子激元与激子强耦合的基础,要实现增强电磁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必须对金属腔体结构进行设计,在激子处于模式稳定的条件下,使等离子激元与激子之间的共振能量实现匹配,并且二者之间的能量交换速率大于衰减速率,才能实现增强等离子激元与激子之间的耦合强度。因此,发展具有高可调谐性、高集成性等优势的超构表面、超构光栅以及包含量子发射器的超构材料等金属腔体结构,对于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新南威尔士大学的Andrey E. Miroshnichenko教授团队在Opto-Electronic

    Advances期刊发表了题为“Strong coupling and catenary field enhancement in the hybrid

    plasmonic metamaterial cavity and TMDC monolayers”的文章。该项研究采用具有天线状光场、强电磁场限制能力的可调谐、宽共振范围的金属纳米腔,以及具有高温度稳定性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二维薄层,成功构建了杂化等离子体超构材料腔,并深入探索了光与杂化等离子体超构材料腔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等离子激元-激子强耦合、悬链线场增强效应等。通过改变空腔间隙的大小或厚度,可以对等离子激元的共振能量进行调节,进而与TMDC薄层中的激子实现强耦合。随着空腔间隙宽度、厚度的增大,悬链线场增强效应还将逐渐减弱,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Rabi分裂(室温下Au-MoSe2和Au-WSe2异质结构中的Rabi分裂能量介于77.86 ~ 320 meV之间)。因此还可以通过调谐悬链线场增强效应来控制等离子激元与激子之间的耦合强度。

    图1 左上:沿y轴偏振方向垂直入射的Au腔顶部MoSe2薄膜的示意图,右上:随Au厚度变化的吸收光谱测试结果;下:MoSe2薄膜中等离子体模式与激子之间的强耦合示意图

    在未来,通过增强该腔体结构中的自发辐射几率及实现进一步的耦合强度控制,有望实现高纯度单光子源、高速纳米激光器、增强型传感器等新型器件的研发。该成果为新型光电器件、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击量:1
  • 摘要: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3GPP RAN(无线接入网络)第104次会议上,3GPP R18标准宣布冻结。虽然R18仍在等待SA的最终复审,但冻结一事基本上没有悬念。R18是5G标准史上第4版演进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它被视作5G下半场5G-Advanced第一个正式的标准,对于,支持5G发展进入5G-A商用新阶段。

    2021年12月,3GPP在R18标准中立项了近30个课题,其中包括多个物联网技术方向的课题。如今,R18冻结,相关的物联网方向课题也如期完成,为物联网产业界规划下一步产品和方案提供支持。同时,R18阶段也对一些新的方向进行前期讨论和预研,为R19以及后续的标准演进和制定打下基础。可以看出,构建一张网络支持各种类型物联终端接入能力是5G演进的一个显著趋势。

    RedCap增强版标准,完善了5G对不同速率等级终端的支持

    R18标准中,针对物联网最具代表性的进展是完成了RedCap的增强版本标准,即eRedCap,在R18所立项的课题是《Enhanced

    support of reduced capability NR devices》。在本次3GPP RAN第104次会议上,通过了该课题的多个方向,例如在RAN2就通过了以下文案并提交全会通过。

    众所周知,RedCap的首个标准在R17已经冻结,面向中速率物联网终端接入场景,将NR的带宽从100MHz裁剪为20MHz,天线配置减少到1T1R或1T2R,引入半双工模式等优化,使其在Sub 6GHz频段范围内可支持约20Mbps-100Mbps的上下行理论峰值速率,与LTE Cat.4终端能力接近。

    目前,RedCap已经成为5G物联网的重点领域,产业界高度重视其商用进展,中国市场发展尤其亮眼。去年10月份,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今年4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对RedCap全面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产业各方也积极响应,近日举行的RedCap产业峰会上,中国移动表示其RedCap商用网络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超30万站,并宣布2024年底前在超过300个国内城市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中国电信携手中国联通在浙江、贵州、广东、河南、上海5个省市现网环境下完成全球首个全频段、全制式、全场景5G RedCap商用验证,启动百城规模商用进程。

    本次冻结的R18标准中,增强版的eRedCap则面向10Mbps中低速率物联应用,定义5MHz新终端,进一步降低终端成本,不少性能与LTE Cat.1和Cat.1 bis终端能力类似,为未来5G一张网络支持中低速物联提供便利。

    此前,3GPP在R15-R17版本标准中,引入了针对NB-IoT和LTE-M的增强标准,让NB-IoT和LTE-M平滑演进到5G家族中,5G一张网络可以实现对NB-IoT和LTE-M的兼容。R17引入了RedCap后,使得5G能够实现大部分从低速到高速物联终端接入的支持,然而对于速率处于10Mbps级别的物联网终端,5G网络无法实现对其支持。本次R18冻结并引入eRedCap,实现了5G对低速到高速物联网终端接入的全覆盖。

    不过,虽然eRedCap的标准已冻结,但其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RedCap商用分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26年前后第二阶段启动,这个阶段开始eRedCap有一定的应用,在蜂窝物联网中速领域占绝了一席之地,但其连接规模还是远远低于LTE Cat.1系列,对Cat.1不能形成压倒性优势;只有在第三阶段,即主管部门、运营商明确4G退网的时间节点时,eRedCap才能对4G物联网系列逐渐具备了压倒性优势,替代Cat.1加速,形成规模化应用态势。

    同时,在R18立项的《Low-power Wake-up Signal and Receiver for NR》课题中,面向功耗敏感的物联应用,引入超低能耗唤醒接收机,大幅降低终端待机电流提升续航。另外,本次3GPP RAN第104次会议针对RedCap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聚焦终端进一步节能的标准,即《NR power class 2 RedCap (Reduced Capability) UE in FR1》。

    IoT-NTN增强版标准,提升卫星直连物联网通信能力

    2022年6月,3GPP R17版本标准冻结,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特性就是卫星通信。在这一版标准中,有两个工作组对NTN来进行标准化工作,一个是针对移动宽带的NTN标准,另一个是针对物联网用例的NTN标准,前一个采用5G NR框架来进行卫星通信,实现从地面到卫星的固定无线接入回传,并为智能手机直接提供低速率数据服务和语音服务;后一个侧重支持低复杂度LTE-M和NB-IoT等LPWAN终端卫星接入,扩大很多场景的网络覆盖范围,如全球资产追踪。

    R18立项课题中,就包括了《IoT NTN

    enhancements》这一课题。在R17 NTN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中低轨卫星由于超高速移动导致的频繁切换难题,R18通过协同网络和终端的卫星通信等信息,实现终端无感知切换,有效避免了传统切换带来的频繁信令风暴和业务中断问题。

    从3GPP RAN第104次会议的文档列表中可以看出,针对NB-IoT的标准研究均围绕卫星物联网的方向进行的。例如RAN4针对《RAN4 CRs to closed NB-IoT / eMTC core &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NTN》通过了多个文档,铱星公司提出了针对NB-IoT NTN进一步增强的新提案,包括提升能效和使用新的频段等,希望在R19版本中完成冻结。

    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和Juniper research等均预测到2030年5G NTN连接数超过1亿,而这超过1亿的连接中,物联网连接应该是占据大多数份额。相对于支持手机宽带数据和语音的NR-NTN,支持物联网的IoT-NTN似乎更快实现了落地商用,从器件到测试再到应用场景,业界都开始形成初步成果。

    过去几年,卫星物联网赛道出现大量厂商,卫星物联网技术路线越来越多选择3GPP标准化路线,因为3GPP NTN标准化路线影响力越来越大,借助3GPP阵营成熟的产业生态,卫星物联网领域的成本会快速降低,有利于形成规模化,未来基于3GPP的IoT-NTN成为大部分卫星物联网运营厂商的选择。

    无源物联网标准展望,面向千亿物联市场

    此前,相关机构就在无线接入网技术组立项了名为“Study on Ambient IoT (Internet of Things) in RAN”的研究课题,随着R18阶段标准化的工作接近尾声,这一课题最终形成了编号为3GPP TR 38.848的技术报告,作为R18阶段无线接入技术组无源物联网的核心成果。

    3GPP RAN第102次会议通过了一个无源物联网研究项目(SI)立项,预期在5G R19阶段版本中发布,该SI项目建立在R18阶段的研究课题之上。本次RAN第104次会议针对无源物联网展开讨论,对于无源物联网研究方向形成一些共识。这些讨论包括对无源物联网在R19阶段研究计划、无源物联网研究范围、无源物联网演进等,为未来R19中无源物联网研究奠定基础。

    无源物联网作为R19中的SI课题,可能不会随着R19冻结形成可进行商用参考的技术规范。因此,基于蜂窝技术的无源物联网商用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未来在R19阶段的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后,或许R20阶段会迎来无源物联网标准规范的问世,R20作为5G-A最后一个版本,届时无源物联网补齐了5G-A承诺的功能模块,赶上5G标准应用的“末班车”,实现3GPP阵营无源物联网的商用。

    总结来看,RedCap增强、IoT-NTN增强以及无源物联网的探索,都在不断补齐和强化5G能够支持的各类物联网终端接入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定位能力优化、XR增强等技术方向都对物联网能力增强提供强力支撑。虽然本次R18并未完全实现各类连接技术的完善,但可以看出,5G标准演进的一个趋势是持续构建全场景物联,提升能力,让一张蜂窝网络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物联连接。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