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古脊椎动物所在寻踪丹尼索瓦人古DNA分析中获新进展

编译者:陈方发布时间:2021-3-8点击量:122 来源栏目:中科院成果

丹尼索瓦人,遗传特征研究深入,是新发现的一支古老型人类,与曾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对现代大洋洲、东亚、南亚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遗传贡献,是国际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2020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兰州大学等研究团队在白石崖溶洞的研究中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研究显示,该遗址保存有连续的旧石器文化层和丰富的旧石器考古遗存,沉积物的多指标分析显示,地层堆积主要为原生堆积,考古遗存未经过明显扰动,结合AMS14C和光释光测年结果建立贝叶斯年龄模型,为遗址建立了距今~19-~3万年的可靠年龄框架。通过高效的古DNA捕获技术尝试钓取并富集35个样品的242种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线粒体DNA。进一步分析显示,沉积物中的动物古DNA与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骼遗存一致。通过54个不同现代人、23个尼安德特人、4个丹尼索瓦人和一个40万年前古人类Sima个体的线粒体基因组,甄别出分属于现代人、尼安德特人及丹尼索瓦人等各自支系特有的突变,明确了白石崖洞的四个地层里有已灭绝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线粒体DNA。通过线粒体DNA分析,结果显示距今7万年内的古人类DNA与来自俄罗斯阿尔泰山脉丹尼索瓦洞穴的晚期丹尼索瓦人(Denisova 3和Denisova 4)有最紧密的遗传联系,且约10万年前地层的丹尼索瓦人在更早的时候就与晚期丹尼索瓦人分离开来了。这是首次在丹尼索瓦洞穴之外的地方发现丹尼索瓦人,是支撑丹尼索瓦人分布广泛的一个有力证据。以上结果在与古DNA领域泰斗——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Svante Paabo教授团队讨论时得到了认可,该成果对重建青藏高原古人类活动历史和厘清东亚古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cience。

吴晓燕 摘编自http://www.ivpp.cas.cn/xwdt/ttyw/202010/t20201029_5724402.html

原文标题:寻踪丹尼索瓦人-白石崖溶洞遗址沉积物古DNA分析

原文题目

古脊椎动物所在寻踪丹尼索瓦人古DNA分析中获新进展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