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io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8年第23期]情报条目详细信息

编译者:黄翠发布时间:2019-1-3点击量:28 来源栏目:生物安全科学动态监测快报

自8月3日辽宁沈阳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11月16日,在近百天的时间里,我国已有19个省市出现疫情,累计发生70余起,现全国除了港澳台、新疆等少数几个区域外,全国28个省(市、区)生猪跨省调运已经全部暂停,全国生猪跨省流通几近全部“瘫痪”。值得关注的是,11月16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吉林白山出现首例野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说明非洲猪瘟病毒可能已经在吉林省一定范围内的野猪种群中存在。野猪在我国广泛分布,野猪数量已经以百万计,非洲猪瘟一旦在野猪种群中流行,很可能在我国演变为地方流行性疫病,加大了非洲猪瘟感染风险;一旦防控失利,会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以前没有出现过非洲猪瘟疫情,可以学习国外对非洲猪瘟防范的有效经验,同时吸取国外防控失败的教训,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方案。西班牙从1985年起,耗费10年时间,到1995年根除了非洲猪瘟疫情;巴西在7年内根除了非洲猪瘟疫情;俄罗斯则在11年里都没有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

西班牙:发动社会参与,切断传播途径

1960年,西班牙出现首个非洲猪瘟疫情。1985年之前,西班牙控制非洲猪瘟的方法只是采取卫生管理措施和消灭临床阳性猪群。1985年,西班牙颁布非洲猪瘟根除计划之后,控制非洲猪瘟的策略发生了重大改进,采取了以下关键措施:建设流动兽医临床团队网络体系,参与动物圈舍的卫生监督、动物识别、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样品采集,屠宰场的血清学监测,并督促和鼓励养猪生产者创建卫生协会;建立了简单快速准确特异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诊断方法,对所有猪场进行血清学监测;提高饲养场及饲养设施的卫生水平,防止该病的散播;剔除所非洲猪瘟暴发点,消灭所有感染群;对猪群的移动进行严格控制,交通工具也必须进行合适的冲洗和消毒。运输的动物必须获得官方兽医证明,并标注出发地和卫生状况。在移动动物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目的地,如屠宰场和育种场),根除计划的管理者都具有管理控制动物的权利。

这些措施得到了养猪业和大量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使得该病的分布和发生率发生了极大变化。至1987年,西班牙境内96%的地区已经无非洲猪瘟临床报道。紧接着,在1989年10月,西班牙颁布法律将全国分为2个区域,包括非洲猪瘟无疫血清监测区(2年内无非洲猪瘟暴发)和非洲猪瘟感染区。到1994年时,西班牙境内已经无非洲猪瘟暴发报道。1995年10月西班牙正式对外宣布,非洲猪瘟根除计划胜利完成。

西班牙非洲猪瘟之所以能迅速根除主要由于饲养者及整个相关产业人员对于根除该病的意愿极高,同时农业部及西班牙各自治区的大力配合和协调运作也在该病的根除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巴西:加强鉴别诊断,强化疫情监测

1978年巴西暴发非洲猪瘟疫情,巴西政府立刻启动了紧急预案,并于1980年11月颁布了非洲猪瘟根除计划。该根除计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攻坚阶段、巩固阶段和维护阶段。在全国执行根除计划的同时,巴西根据国内养殖分布特点,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方向,猪肉出口企业密集程度和散播该病的风险程度,又分地域、分区域进行先后根除。1984年巴西宣布成功根除了非洲猪瘟疫情。

在攻坚阶段,巴西对来自风险区域的航班、轮船、邮包进行监督,禁止进口生猪,销毁所有猪肉产品;规定用于屠宰或其他目的活猪(如育种、育肥、繁育、展览等),只有在获得动物检疫许可之后才能在各州之间运输,而且只有无传染病的农场或地区才有机会获得检疫许可;对有出血症状和繁殖障碍的猪进行检测;有计划的对猪群进行猪瘟活苗免疫;通过使用多种试听教材和文件,对农场主和猪肉生产商进行培训,共培训了719位兽医和4863位助理;建立疫情通报系统以接收所有兽医的疫情报告。巩固阶段在攻坚阶段取得的成果之上,继续推进和改进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继续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加强鉴别诊断,改善动物疫病统计分析,继续对爆发疫情进行扑杀和移动控制。维护阶段则主要是继续运行猪病监测系统。

这个计划的成功可归功于巴西政府的快速果断处理和措施的有效执行,以及民间团体、猪肉农商联合企业会员、兽医和其他来自私人或公益性行业专家的大力参与。巴西官方搭建了一个媒体平台以利于各方观点讨论,逐步形成了以关于动物健康和决策制定为主的社会共识;政府对屠宰感染病毒的猪给予补偿,巴西的农场主愿意主动上报疫情,在根除/净化计划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俄罗斯 防疫机构缺失 措施执行乏力

俄罗斯联邦相关部门报告称,2007年~2017年,全国爆发过1000多次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大约80万头猪死亡。庭院式家猪养殖的规模减少了一半。自2008年至今,俄罗斯政府出台了无数以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为基本目标的养殖业新规,内容覆盖了从家猪配种、繁殖、饲养到屠宰以及售卖的各个环节,可谓从摇篮到坟墓,其指导思想也基本照搬了国际组织对于防治非洲猪瘟病毒的建议,然而事实上对于疫情的控制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值得关注的是,与欧洲各国难以控制野猪迁徙不同的是,俄罗斯境内内陆地区的新发案例几乎全部为家猪感染,且不少是远程突然爆发,这意味着在俄罗斯,就连严控病猪流向、避免家猪饲料遭受病毒污染这一堪称最基础的措施,事实上也未能真正落实。

调查发现,俄罗斯非洲猪瘟控制不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存在大量未经兽医监督的低生物安全水平的小型农场、用未处理的残羹喂猪、自由放养猪只、非法运输猪肉制品、政府低效率、缺乏防控疫情的主体责任机构,甚至用刑事责任威胁让疫情蔓延的农场主,导致不少农场主为逃避惩罚而秘密掩埋病死的猪,掩埋地又成为感染野猪的源头。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