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Energy 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 Advanced energ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共计 1,944 条信息

      全选  导出

1 阳光慧碳三大新品齐发,助力全球零碳转型! 2024-06-17

6月13-15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光伏盛会-SNEC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燃爆”申城。在本届SNEC展会上,阳光慧碳盛装亮相,并重磅发布三大新品。 新品一:一站式供应链碳管理 阳光慧碳独创的涵盖数字化工具管理、供应链低碳运营、供应链脱碳等环节的供应链碳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工具管理、供应链低碳运营和供应链脱碳三个环节为提供了一套“定制化”的综合性供应链减碳解决方案。 相较于传统的供应链碳管理,阳光慧碳的智能减碳解决方案,通过源网荷储能源系统和全场景低碳技术体系,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节能降碳服务,从而实现供应链低碳管理的闭环。 新品二:集团级能碳数智系统 这一全新系统从标准应用服务迈向场景化赋能,专注于集团碳管理、供应链碳管理和能源管控三大应用场景,旨在通过这三大应用场景,助力企业ESG评分提升与集团公司全面协同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客户高效构建数字化能碳管理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实践数据表明集团碳管理子系统可有效提升碳管理效率70%,降碳成本减少15%。能源管控子系统可有效提高超15%能效、降低不少于10%用能成本、减少超20%范围一和二的碳排放。 新品三:iSolarBidder2.0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 此次,iSolarBidder各功能模块全面升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 1、数据获取自动化升级:解放交易员的双手; 2、数据管理可视化升级:数据完整性一目了然; 3、气象数据源更新:精选多个数据源融合,预测更精准; 4、中长期交易自动化升级:盯盘提醒+快速挂单,提升交易成功率; 5、复盘维度升级:事前预评估+事中快速回测+事后精准复盘,提升交易成功率; 6、支持模拟交易策略对比分析:帮助新手交易员快速成长; 7、分析视角升级:同一集团下多场站月/年度经营情况横向对比,辅助绩效考核。 iSolarBidder从1.0版本到2.0版本,以电价预测算法为核心,助力客户降险、增收。 产品激活市场,技术行业共享。此次三款重磅新品的发布,再次展示了阳光慧碳在能碳管理领域的领先地位,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无疑为零碳未来注入新的活力与期待。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0

2 全球首证 正泰新能荣获TüV莱茵IEC TS 63126:2020认证 2024-06-17

6月13日,TüV莱茵为正泰新能ASTRO N系列多款高效组件产品颁发IEC TS 63126:2020光伏组件认证证书,该证书是全球首张IEC TS 63126(2 PfG 2971)高温场景应用光伏组件TüV Mark认证证书。授证仪式在上海SNEC正泰展台(8.2H-E680)举行。同期,莱茵展台为正泰新能颁发全球首张IEC TS 63126光伏接线盒TüV Mark认证证书、全球首张IEC TS 63126光伏连接器TüV Mark认证证书。 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夏波,正泰新能常务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黄海燕,正泰新能CTO徐伟智博士、全球产品技术服务总经理周盛永、全球质量管理总经理郑晓文等嘉宾共同出席颁证仪式。 IEC TS 63126:2020是对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光伏组件及零部件的专项测试,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20年6月颁布。该标准特别针对那些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安装,且几乎无间隙紧贴屋顶结构的组件而设立。它依据不同的温度级别,对一系列关键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级评估,包括紫外线耐受性、热循环稳定性、干热环境下的表现、材料的蠕变特性、旁路二极管的热性能以及热斑效应的影响等。这项新认证是对现有IEC 61730-2和IEC 61215标准的重要补充,进一步确保了组件在各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沙漠或高山等特殊环境地区,由于海拔、气候等条件,通常拥有极高的太阳辐射水平,能为高效光伏系统提供理想辐照条件和空间。与此同时,高温也对光伏组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正泰新能长期的重点业务战略市场——中东、非洲等区域为例,当地的高温环境有助于实现更高发电量的达成,与此同时,也对组件的耐温性能提出了挑战。正泰新能采用n型TOPCon 4.0电池技术的ASTRO N系列组件,温度系数低至-0.29%/℃,实现了性价比与性能优势的最大化。 此次IEC TS 63126:2020认证的完成,意味着正泰新能ASTRO N系列产品将具备更为高效、稳定的性能,可以广泛应用于更多复杂环境的应用和项目中,也表明正泰新能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行业标准等方面保持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先地位,将为正泰新能进一步开发拓展包括中东、非洲等在内的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0

3 国家电网首个氢电耦合国家重点项目通过验收 2024-06-14

近日,国网浙江电力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离网型风/光/氢燃料电池直流互联与稳定控制技术”项目,在浙江宁波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对推动氢电混合储能和直流微网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首个氢电耦合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在宁波慈溪建成了国际首个“电—氢—热—车”耦合的中压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实现了电氢热多种形式清洁能源的相互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 以国网浙江电科院牵头的项目团队历时4年,攻克了氢能支撑的直流微电网发展中面临的离网下多目标能量平衡、氢电混合系统安全防护等难题,实现了电氢耦合直流微网“机理创新—核心装备—工程示范”系统性突破。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多端口直流变换器变换效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综合效率2项关键指标实测分别超过97.5%、84.7%,高于国际同类系统标杆值,实现了氢电耦合核心设备100%国产化,氢电转换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配套示范工程,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以“绿电”制“绿氢”,服务制氢、储氢、加氢全环节,入选了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在极端工况下能够依托100%新能源实现168小时独立运行。据测算,工程每年产氢超过60万标方,消纳新能源超400万千瓦时,具备每日满足10辆氢能大巴充氢和50辆电动汽车充电的能力。 接下来,国网浙江电力将抓住氢电耦合技术先发优势,做好第二个氢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紧凑型可再生能源电热氢联产系统模块关键技术”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查看详细>>

来源:能源界 点击量:3

4 1毫米“柔性翅膀”给卫星装上“超强能源” 2024-06-14

卫星的“翅膀”能有多薄?约1毫米!装上这对翅膀,在距离地面500公里左右的空中,银河航天灵犀03星正以每秒超过7公里的速度绕地飞行,如同将地面通信基站建在太空中,铺就天地间“信息路”,以解决高山、荒漠等偏远地区的上网问题,充分挖掘商业航天市场的巨大潜力。 银河航天灵犀03星是我国首款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这个单层薄如纸张的“柔性翅膀”是卫星的“超大功率发电机”,为卫星在轨飞行和工作提供能量。 走进北京银河航天方舟实验室,记者的视线立刻被一张金光闪闪的卫星“翅膀”吸引。它展开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上面布满一片片太阳能电池。“这是灵犀03星柔性太阳翼全尺寸初样产品。”银河航天机热能源部部长杨巧龙说。 之所以叫柔性太阳翼,是因为它可以像古代的奏折一样折叠。而单层柔性太阳板厚度仅1毫米左右,其中还包括了基板、电池片和电缆。 “太阳翼是卫星能量的主要来源,柔性基板可以大幅压缩太阳板的厚度与密度,同样质量下面积更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杨巧龙说。 据介绍,在发射过程中,太阳翼装在火箭里时为折叠状态,主体厚度仅为不到5厘米,未来可以实现十几颗甚至几十颗层层堆叠起来同时发射,降低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这将成为低轨商业卫星发射的重要方式之一。 实现1毫米厚度的柔性太阳翼,是个高难度“技术活”。在此之前,我国在太空中验证并使用的柔性太阳翼有且仅有一个案例,就是在中国空间站上。 一方面,柔性太阳翼的太阳电池之间是面对面、背对背压在一起的。这样的好处是柔性太阳翼大幅压缩了包络尺寸,但是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太阳电池是脆性材料,越薄越容易碎裂,所以要精准控制压紧力,压力过大会导致电池直接碎裂,而压力过小,会导致在火箭发射的时候,太阳板之间发生滑移、太阳板损伤。”杨巧龙说,团队创新采用了太阳电池的压紧防护技术,设计使用两块刚性蜂窝板将柔性太阳板“夹紧”。 另一方面,需要研发一套高性能的展开机构来展开太阳翼。杨巧龙解释称,传统的柔性太阳翼面积动辄100平方米以上,但对于灵犀03星这种中型太阳翼,如果仅仅是将用于超大柔性太阳翼的机构小型化,展开机构仍会很重、体积很大,会将太阳板柔性化带来的成果“吃回去”。 为此,银河航天针对平板卫星构型特点,研发了剪刀式的展开机构,具有简单可靠、重量轻、收纳比高、可扩展性好的优点。 “不到一年半时间,我们攻克了数十项核心技术研发难题,包括让脆弱的太阳电池可靠压紧,让太阳翼打开并实现空间三维旋转,以及良好地适应恶劣的太空环境等,实现了产品从地面到太空的全流程研制。”杨巧龙说。 2023年7月23日,银河航天灵犀03星成功发射,为我国巨型低轨通信星座的快速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银河航天基于自主研制的8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小蜘蛛网”,可以实现连续30分钟的宽带通信。 如今,在深山、深海以及低空领域,“小蜘蛛网”已在空地海等多场景进行低轨应用示范。 “批量化生产的卫星不断发射,大量卫星接续围绕地球运行,组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将有助于解决深海、荒漠、山区等地面通信欠发达区域的上网难题。”银河航天公共事务总经理徐颖说。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星箭制造及发射能力正快速提升,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行业潜力巨大。艾媒咨询预计,今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为2.34万亿元。 徐颖表示,银河航天正在与产业链上下游合力攻关,开展新一代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未来将用于支持手机直连卫星星座的建设,全天候提供无缝实时网络覆盖。 查看详细>>

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量:3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