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io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 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开展SARS-CoV-2感染致病机制及肝素抗病毒感染效果研究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取得新冠病毒血清分型新进展
  • 苏州医工所王策课题组在流动流体中的三维细胞捕获取得进展
  •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团队联合开发刺激广谱免疫反应的新冠病毒三聚体疫苗
  • JACS | 上海药物所合作开发ABPP-CoDEL技术用于发现靶向酪氨酸的苗头化合物
  • Nat Comput Sci | PBCNet: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的人工智能新方法
  • Adv Mater | 新型PDC药物抑制内皮细胞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
  • 1
  • 2
  • 3
  • 4
  • 5
  • 6
  • 7

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开展SARS-CoV-2感染致病机制及肝素抗病毒感染效果研究

日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毕玉海研究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计秋团队合作构建hACE2糖尿病小鼠、肥胖小鼠模型,研究SARS-CoV-2对两种模型的感染致病特征,探索SARS-CoV-2对糖尿病患者的可能感染致病机制及抗凝治疗(肝素)的治疗效果,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Zoological Research》(Anti-infection effects of heparin on SARS-CoV-2 in adiabetic mouse model)。该研究提示了低分子肝素和胰岛素联合用药在抗SARS-CoV-2感染糖尿病小鼠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为具有糖尿病基础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后往往出现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且预后较差。研究团队利用K18-hACE2转基因(hACE2Tg)小鼠模型(可感染新冠病毒),结合基因修饰、高脂饲料诱导方法分别构建了糖尿病小鼠(hACE2-Lepr-/-)及高脂饮食(HFD)诱导肥胖小鼠(hACE2-HFD)模型。在ABSL-3实验室,通过滴鼻感染SARS-CoV-2病毒,发现hACE2Tg小鼠在正常饮食、高脂诱导肥胖条件下对SARS-CoV-2的易感性相似。但是与hACE2-Lepr+/+小鼠相比,hACE2-Lepr-/-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肺损伤,包括炎症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增强。   研究人员以hACE2-Lepr-/-作为动物感染模型,对hACE2-Lepr-/-小鼠在鼻内感染SARS-CoV-2病毒之前,先经皮下注射低剂量(1 mg/kg)和高剂量(5 mg/kg)的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每日持续给药直至小鼠安乐死。结果发现,高剂量LMWH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后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小鼠的疾病进展和严重程度,减轻肺部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可见,较高剂量的LMWH联合胰岛素可能是治疗患有糖尿病的新冠感染患者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博士研究生章钟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研究员卢选成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毕玉海研究员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计秋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高福院士、宁光院士、刘文军研究员参与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901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957124、32041010)、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NPRC-32)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Y2021034)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zoores.ac.cn/article/doi/10.24272/j.issn.2095-8137.2023.108

2023-11-01  (点击量:53)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取得新冠病毒血清分型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团队与王奇慧研究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题为“Classification of five SARS-CoV-2 serotypes based on RBD antigenicities”的研究论文,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株进行了血清分型,为未来针对新冠病毒的多价广谱疫苗和抗体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新冠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新冠病毒变异株之间的血清交叉中和越来越弱,表明其抗原性正在不断分化,可能已进化出多种血清型。病毒的血清型是设计广谱疫苗和抗体的关键依据,在HPV疫苗等多价疫苗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冠病毒进行血清分型一方面可以快速归类新变异株以评估其免疫逃逸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设计广谱的多价疫苗和抗体,达到广谱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研究者基于前期开发的mRNA疫苗设计与评估平台,以小鼠血清交叉中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23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的RBD抗原性,并根据抗原性的相似性划分了5种血清型。其中,I型包含了Omicron出现之前的所有变异株,且根据抗原性特点可以进一步分为Ia和Ib两个亚型。II-V型则涵盖了处于不同进化阶段的多种Omicron亚型,包括BA.1,BA.2,BA.5和XBB等。基于不同血清型的抗原性数据(图1),即可方便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毒株作为抗原设计多价广谱疫苗和抗体,也可以对新型变异株进行归类以快速评估其免疫逃逸能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山西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胡世雄、微生物所与云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吴春丽、北京大学博士生吴鑫凯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王奇慧研究员、杜沛副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陆剑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项目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3006837

2023-11-01  (点击量:33)

专题情报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