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io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 武汉植物园在揭示资源波动调节入侵植物互作关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武汉植物园在揭示水分胁迫调控营养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武汉植物园在揭示继发性入侵机制和动态变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国内首个!石药集团新冠mRNA疫苗获紧急使用
  • 苏州纳米所吴晓东团队许晶晶等AFM:在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锂金属软包电池电解液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 STTT | 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AMPK表观调控H3K9me2抑制肺癌转移的新机制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合作揭示结核分枝杆菌PtpA诱导宿主细胞铁死亡促进病原菌致病性及播散新机制
  • 1
  • 2
  • 3
  • 4
  • 5
  • 6
  • 7

国内首个!石药集团新冠mRNA疫苗获紧急使用

3月22日,石药集团(1093.HK)公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石药集团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该产品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获得紧急授权使用的mRNA疫苗产品,证明了石药集团核酸平台的研发实力。 SYS6006为石药集团自主研发涵盖Omicron BA.5突变株核心突变位点的mRNA疫苗,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应急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目前已在中国完成I、II期和序贯加强免疫临床研究,通过超过5500人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了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SYS6006的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主要不良事件为发热、注射部位疼痛,且主要为1、2级。相比于成年组,老年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大幅降低,在老年人群中具有更好的风险获益比。加强接种1剂SYS6006后,14天的针对Omicron BA.5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36,是加强接种前的83倍。在灭活疫苗2剂或3剂基础上接种1剂SYS6006的序贯加强免疫,SYS6006显示出对Omicron BA.5、BF.7、BQ.1.1、XBB.1.5、CH.1.1毒株有很好的交叉中和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基础免疫,还是序贯加强免疫,SYS6006都可以持续诱导针对野生株、Delta、Omicron BA.2和BA.5株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水平,且针对不同毒株的细胞免疫强度大致相当。 在疫情期间(2022年12月10日-2023年1月18日)开展的4000例序贯加强免疫临床研究(研究编号:SYS6006-008)中,以重组蛋白疫苗为对照,观察加强接种后7-28天,SYS6006的保护效力为70.2%(95%CI:53.6%-80.9%);观察加强接种后14-28天,SYS6006的保护效力为85.3%(95%CI:56.9%-95.0%)。 该产品采用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具有生产能力更强,工艺重现性更好,容易实现放大和规模化生产的优点。该产品质量一致性好,所有送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批次样品检验结果均合格;且产品稳定性好,可在2-8°C长期贮藏。 石药集团将充分考虑当前新冠病毒变异特性,预测未来毒株的变异趋势,推进针对新变异株的迭代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并积极推动该平台上其他产品的开发进程。

2023-03-22  (点击量:0)

武汉植物园在揭示资源波动调节入侵植物互作关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全球变化背景下环境因子的变化不仅表现为环境平均条件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为环境变异性,例如,极端干旱和降雨、热浪、火灾以及肥料从农田生态系统中溢出等事件变得愈发频繁。在全球背景与人为活动干扰下,这些环境因子的发生往往呈现出极大的波动性,进而极易引发资源波动。“资源波动假说(The fluctuat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hypothesis)”指出:当本地植物群落中可利用的资源发生波动时,外来植物更容易成功入侵。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表明:资源波动能够改变本地和入侵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被认为是外来植物能够成功入侵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和人员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入侵植物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且远未达到饱和,导致许多生境同时被多种外来植物入侵。然而,资源波动如何调控入侵植物间的互作关系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入侵生态学学科组陶至彬助理研究员以武汉地区12种恶性入侵植物为研究体系,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了其对营养波动的响应。研究发现,相较于营养稳态添加,营养脉冲对7种入侵植物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波动敏感型),但不影响另外5种入侵植物的生长(波动不敏感型)。在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了2种波动敏感型(加拿大一枝黄花、苏门白酒草)以及两种波动不敏感型入侵植物(小蓬草、钻叶紫菀)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开放实验和生理测定,研究了营养波动对入侵植物互作关系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营养稳态添加,营养脉冲促进波动敏感型入侵植物的生长,但抑制波动不敏感型入侵植物的生长。此外,营养脉冲下波动敏感型入侵植物的叶片N含量和株高显著增加,而波动不敏感型入侵植物的叶片N含量无变化,株高则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入侵植物对资源波动的响应是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多种外来植物共同入侵的生境中,资源波动改变入侵植物间的互作关系,进而能够决定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该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估全球变化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计划等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以Fluctuations in resource availability shape the competitive balance among non-native plant species为题,在生态学期刊Ecological Applications上发表。

2023-03-22  (点击量:0)

武汉植物园在揭示水分胁迫调控营养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资源波动往往促进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被认为是驱动外来植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资源波动假说)。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生态系统同时经历多种资源的剧烈变化(如营养和水分等)。然而,资源波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其它资源的调控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入侵生态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Evans O.Otieno以武汉地区6种恶性入侵植物和6种常见本地植物为体系,研究了营养波动和水分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相较于营养稳态添加,营养脉冲促进入侵植物的生长,但不影响本地植物的生长。在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入侵和本地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抑制。更重要的是,相较于营养稳态添加,营养脉冲对入侵和本地植物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研究表明:营养波动对外来入侵植物生长的影响受到其他资源的调控,多种资源同时变化可能对外来植物入侵有复杂的反馈作用。因此,在评估资源波动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影响时,将多种资源的变化同时考虑在内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计划等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nutrient pulses on exotic species shift from positive to neutral with decreasing water availability为题,在生态学期刊Ecological Applications上发表。

2023-03-22  (点击量:0)

专题情报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