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io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物安全科学动态监测快报情报产品详情

生物安全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19年第14期  (2019-11-22 黄翠)       全选  导出

1 CSIS发报告为美国国防部卫生安全工作提出建议 2019-11-22

引言 自冷战以来,美国国防部(DOD)的卫生安全能力基本上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发展:对抗大规模杀伤性生物武器和推动卫生保护。 报告认为,美国国防部通过一系列应对方案、国内外公共卫生活动以及医疗对策的研发,为美国整体卫生安全做出了贡献。 同时报告也指出当今环境下应以更有凝聚力和更有效的方式来更全面整合国防部的独特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卫生安全。报告在文中概述了国防部的卫生安全活动和能力,并为加强国防部活动的连贯性和整合提供了具体建议。 必要的高级领导支持 报告认为,如果要使国防部的卫生安全工作有效,积极的高层领导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军事单位必须保持在受污染的甚至具高度感染风险的敌对环境中执行任务的能力;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减轻发展中国家的传染病负担对于稳定和培养美国的长期合作伙伴也非常宝贵。而这些能力的实现需要高层领导的明确支持和指导。 美国国防部卫生安全活动 (一)自然的、意外的和故意的威胁 自然存在的疾病和有意释放的生物制剂通常被分别视为疾病和生物武器。然而,在爆发的早期阶段,这两种情形都可能导致出现相似症状的患者数量超出预期。 可采取适当的行动来确定疫情的发生是因为自然发生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机体,还是因为故意散播恐惧、使社会瘫痪的恐怖武器。 由于组织结构缺乏协同作用,国防部生物防御工作长期受到阻碍。生物安全责任属于国防部众多组成部门的职责范围,这些部门的权限仅在国防部长级别上保持一致。 四名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卫生局局长,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长,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和特种作战司令部(USSOCM)都负责国防部卫生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在运作方面,每个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在其业务领域(AOR)内又面临着独特且相互关联的挑战。 (二)打击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与卫生安全之间的关系 生物制剂已经以各种各样形式使用了几个世纪。人们担心,这些武器以及能够制造这些武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可能被潜在的敌人利用。 遏制生物战剂研发的计划有纳恩-卢格(Nunn-Lugar)生物威胁减少项目(即后来的合作生物参与项目CBEP),随着CBEP的发展,项目关注的重点转向了科学交流以及与生物研究中心合作。 最近,CBEP被重新命名为“生物威胁减少计划”(Biological Threat Reduction Program,BTRP),目前的工作重点不限于生物武器问题,还包括通过合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应对故意、意外和自然发生的生物威胁。 (三)国防部在公共卫生和传染病方面的作用 总统决策指令NSCT-7强调了美国及国际上传染病监测、预防和应对能力的不足,并指示国防部扩大其任务范围至全球:“对全球监测、培训、研究工作以及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威胁的支持”。 军事传染病研究计划(MIDRP)主要针对自然发生的传染病研究,重点是开发疫苗和药物、诊断方案以及对最可能影响军事行动的疾病传播媒介进行控制。 美国军事医学在成功防治热带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例如美国军队在疟疾控制和根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因此产生了迄今为止大多数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最先进的候选疟疾疫苗。 (四)国际卫生条例、全球卫生安全议程和国防部的关系 《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IHR)是一项国际法律协定,于2007年生效,旨在预防和应对严重国际公共卫生风险。《条例》规定,签署国必须报告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管严格来说该条例对于196个签署国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除了同行压力外,不存在任何强制机制。 尽管美国对IHR的参与大都是通过卫生和公共服务部(HHS)协调的,但国防部的生物安全活动可以与这些国际协议提供的框架保持一致——既为美国部队提供卫生保护,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生物监测、生物安全过程中的协助等。 (五)国防部高层卫生安全工作 报告指出,美国国防部很少参与重大的卫生事件,尽管它似乎比新的武装冲突更频繁。重大卫生事件总是在短时间内出现,而且往往在复杂的安全情况下出现。频繁的指挥轮换使得高级军事领导个人难以在卫生安全方面积累深刻的经验。尽管一些协议和政策正在持续作用,但每一项活动都需要适应因政治、指挥、组织文化差异和军事资产可用性等问题而变得复杂的特殊情况。为应对这种特殊的紧张状况而进行的实际有效的活动之重要性不容小觑。 (六)部门内和跨部门工作 报告认为,国防部生物安全工作的协同效果正在提升,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在实际工作层面,实验室、科学家和业界力量之间的积极合作已经进行了多年。 从战略上讲,根据一些政策文件,将卫生问题作为国家安全工作重点,可以促进先前封闭的社区之间的交流。从机构间角度来看,2018年10月发布的国家生物防御战略(NBS)的实施为参与卫生安全工作的众多组织之间的协调制定了一个路线图。 不过报告认为,NBS指导下的机构间指导委员会(Interagency Steering Committee)及其下属团体将不同部门聚合在一起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七)灾害计划与大规模流行疾病 报告指出,对于大流行性流感的处理已被作为政府应对所有灾害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典范,然而,就各种国防部部门间的合作而言仍有改进的空间。 国防部大流行性流感实施计划的内容是:“国防部长应对大流行性流感的主要责任将是保护美国在国内外的利益”、“在卫生危机中使用军事力量,使它们无法用于其他的任务,包括在事件发生期间及其之后更长时间”。将卫生安全确定为具有特定需求的特定任务,将使得决策者能在各种军事行动、稳定的资金、充分的培训等方面能够做出适当的优先考虑。 (八)伙伴国家能力建设与全球卫生参与 报告认为,迄今为止,美国国防部的国际卫生参与活动均旨在通过提升其他国家的卫生和生物安全能力来增强美国自身的卫生安全,然而这些工作往往在相对孤立的小范围内运作,通常既不与国防部的其他计划相一致,也不符合USAID、其他国家发展机构及民间社会组织所支持的发展工作。不过报告指出,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结论和建议 为了支持并继续发展美国的国家生物安全工作,报告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国家领导层必须理解并接受把卫生安全作为国防部任务的优先事项。这可以通过军事和民事职业的领导力发展计划来实现,这些计划一致将生物威胁作为国家安全问题来处理。 (2)国防部的生物研究和开发项目必须得到系统的维持和加强。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军事传染病研究实验室和类似的工作应得到可预测和持续的支持。此外,应扩大生物威胁减少计划的范围,以增加在发现和遏制构成严重国际威胁的传染病扩散方面的灵活性 (3)国防部疾病监测活动的全球网络应明确置于国防部卫生安全能力的中心。该网络通过识别生物威胁,在军队卫生保护方面发挥着突出和重要的作用。应进一步扩大国防部、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国务院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海外活动之间的合作。 (4)全球卫生安全议程为国际卫生安全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可将其用于协调美国政府在卫生安全领域的参与和外交工作,这些工作可加强伙伴国家的卫生系统,从而通过来阻止疾病传播到美国境内来保护美国。 (5)扩大演习的运用和新方案的开发。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制定基础广泛的全社会灾害应对方案;将国防部的功能、局限性以及要求现实地嵌入到整个社会演习方案之中,且国防部高级领导应当积极参与此类演习;海湾合作委员会联合机构间工作队所代表的机构也应在这些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32

2 CDC发现流感疫苗防护效力低下 拟升级改进 2019-11-22

据CIDRAP网站7月2日报道,美国联邦官员表示对于2018-2019年美国流感季结束时肆虐的H3N2菌株,流感疫苗几乎没有提供什么保护作用,这使得该病的整体保护率仅为29%。 美国疾控中心(CDC)的科学家们通过比较接种过疫苗和未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之间流感发病率的差异,来全面评估流感疫苗对抗每一种流感菌株的效力(VE)),研究还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了评估。 面对在流感季节的前半阶段占主导地位的H1N1菌株,流感疫苗的VE值有44%。因流感住院的人VE值达到了48%至60%。然而,结合针对H3N2的流感疫苗9%的VE值,流感疫苗的总VE值仅为29%。 总体而言,6个月至8岁的儿童VE值最高,为49%;18岁至49岁的成年人紧随其后,为25%;另外三组年龄分别为9-17岁、50-64岁、65岁及以上,其VE分别为6%、12%和12%,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没有证据表明疫苗起到了保护作用。 CDC首席研究员Brendan Flannery博士将疫苗的无效归因于疫苗菌株与传播并致病的H3N2菌株之间并不匹配。他表示现已对疫苗菌株进行了升级,拟在2019-2020年期间达到更高的VE值。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14

3 专家警告称抗生素耐药性是对国家生物安全的额外威胁 2019-11-22

据Homeland Preparedness News网站6月28日报道,多位专家一致认为抗生素耐药性是影响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 塔夫茨抗生素耐药性综合管理中心(Tufts Center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t Tufts University)主任Helen Boucher认为具有耐药性的病原体会使士兵受的战斗创伤变得复杂化,这损害了军事战备状态和效力,将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外,他认为抗生素耐药性还会使人类几十年间取得的进步付诸东流。 Boucher认为解决办法在于修复一个似乎已经崩溃的市场,为药物研发重新提供投资回报。另有专家称只有在联邦一级、特别是在白宫一级的各机构之间进行协调,才能解决抗生素耐药性和其他威胁。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14

4 DARPA立项拟针对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建立防御机制 2019-11-22

据Homeland Preparedness News网站7月2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建立了一个项目,拟为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威胁提供强有力的新型防御机制。 这个项目被称作“优先发展保护等位基因的表达和反应元素项目”(Preemptive Expression of Protective Alleles and Response Elements,PREPARE)。通过开发新的医疗干预措施、暂时和可逆地调节保护基因表达来抵御流感和电离辐射的严重威胁。 PREPARE项目经理Renee Wegrzyn博士说:“PREPARE项目的研究人员在寻找灾害情况下提高存活率和恢复率的方法,而对于这点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对策。” PREPARE团队正在研究防御和治疗流感的方法,即使用可编程基因调制器增强人体对流感的自然防御,同时中和病毒基因组,从而削弱病毒造成伤害的能力。如果成功,这将使人类有可能抵御几乎所有的流感病毒菌群,并提供几乎即时的免疫。此外,研究小组还在研究如何通过鼻内喷剂使药物的传递更加简单。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18

5 研究识别出可能在印度传播尼帕病毒的蝙蝠物种 2019-11-22

据Homeland Preparedness News网站7月1日报道,一项基于机器学习的新研究最近发现了四种蝙蝠物种,它们有可能在印度传播尼帕病毒,该病毒曾于2018年在印度爆发。这项发表于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期刊上的研究称,其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监测和预防尼帕疫情的暴发。 印度有大约113种蝙蝠,但根据采样得知携带尼帕病毒的只有31种,还有11种是潜在的宿主。疾病生态学家、该文章的第一作者Raina Plowright称,距离上一次对印度蝙蝠进行的全面分类研究已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因此将每一种物种记录在案是确定救灾工作重点的重要步骤。 “通过观察全球已知的携带尼帕病毒的蝙蝠物种特征,我们的模型能够预测栖息在印度的其他可能携带病毒并将其传播给人类的蝙蝠物种,”作者说。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14

6 美陆军拟开发新型生物技术防护手段 2019-11-22

据Homeland Preparedness News网站7月3日报道,美国陆军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微生物基因工程检测和抵御一系列对士兵的无形威胁,包括辐射、毒气、环境毒素和蚊子等。经过基因工程编辑的微生物很微小且不需要用电,军队可通过它们将新的传感器和防御系统植入士兵的制服来达成抵御目的;科学家Justin Sanchez则表示还可以使用基因编辑酶CRISPR-Cas9来改变微生物的DNA,使其散发出一种能驱逐昆虫的挥发性气味。海军研究实验室生物学家Sarah Glaven透露,目前海军也正在研究类似的生物技术防护手段。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16

7 美专家建议在改革薪资制度前优先关注国防工业状况 2019-11-22

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表示,国防部合同经理需要在政策现代化之前正式更新其承包商的融资数据和绩效工资资格制度。 “美国国防部官员承认,国防部自1985年以来就没有全面分析过其政策对国防工业的影响了。”军事服务小组负责人说,“然而,行业和经济状况已发生变化,包括更低的利率以及与国防部合作的承包商的出现。” 专业服务委员会执行副总裁兼顾问Alan Chvotkin表示:“随着国防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任何评估都必须考虑到未来十年国防市场可能呈现的特点,然后对国防部合同融资政策的改进提出建议。”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20

8 通用流感疫苗研发获326万美元联邦拨款 2019-11-22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副教授Baozhang Wang博士于7月接受了联邦政府326万美元的拨款,用于在未来五年内开发一种通用流感疫苗。 该项目由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资助。该项目将测试分层纳米团簇的某种组合是否会产生被动的免疫反应,以及这种免疫反应是否会在小鼠身上产生针对两种流感类型的交叉防护。另外还将对雪貂进行实验,以观察目前最先进的多价纳米团簇组合方式是否会诱发强大的能产生交叉防护的免疫反应。 查看详细>>

编译者:黄翠 点击量:18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