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io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Nature子刊:潘秋卫团队构建皮肤类器官,探索猴痘病毒的感染和药物治疗

编译者:hujm发布时间:2023-10-30点击量:19755 来源栏目:科技动态

近日,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潘秋卫团队在 Nature Micro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Mpox virus infection and drug treatment modelled in human skin organoid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该皮肤类器官易受猴痘病毒感染,并支持传染性猴痘病毒的产生。该研究进一步发现了猴痘病毒感染会重塑宿主细胞转录组,并触发大量病毒转录本表达。该研究还发现,FDA批准的天花治疗药物Tecovirimat(正痘病毒VP37包膜蛋白的抑制剂)能够抑制传染性猴痘病毒的产生,并防止感染导致的宿主转录组重塑。

总的来说,该研究建立了人类皮肤类器官作为研究猴痘病毒感染、绘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测试治疗药物的稳健实验模型。

潘秋卫,200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不久后在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的团队致力于病毒感染的转化研究,重点是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同时,他还建立了主要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的研究课题,旨在促进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理解,开发新的抗病毒疗法,并更好地了解肝炎病毒如何引起肝癌。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能够重现人体皮肤的关键物理和生理特征。这些3D培养的类器官显示出一种多层结构,具有倒置的配置,这意味着,与活体皮肤相比,皮肤类器官的真皮与外部环境接触,而表皮则朝向类器官的中心。它们还具有多个皮肤附件,例如毛囊和皮脂腺。

而最近开发的利用气-液界面(ALI)培养系统,使皮肤类器官成熟的方式更接近于人类皮肤生理。在这个系统中,皮肤类器官被解剖,然后在胶原涂层的Transwell上生长,这样真皮层与培养基接触,而表皮暴露在空气中。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探讨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是否可能提供一个稳健的模型系统,用于研究猴痘病毒在皮肤中的发病机制和测试抗病毒药物。

研究团队发现,hiPSC来源的皮肤类器官支持猴痘病毒的有效感染,感染导致了大量猴痘病毒转录本的表达,并影响了宿主转录组。使用FDA批准的天花治疗药物Tecovirimat(正痘病毒VP37包膜蛋白的抑制剂),能够抑制感染性猴痘病毒颗粒的产生,显示了该皮肤类器官模型系统在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测试抗病毒药物方面的潜力。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世界首个3D打印柔性心脏诞生
  2. 2 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与广州健康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 3 Nature Genetics报道大规模肺癌易感性全基因组研究
  4. 4 美首次批准RNA干扰技术作为杀虫剂使用
  5. 5 世界首个CRISPR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试验数据发布
  6. 6 澳大利亚抗生素滥用问题严峻
  7. 7 WHO警示“超级淋病细菌”正在全球扩散
  8. 8 Nature:科学家发明“分子诱饵”,不用抗生素也能除掉细菌
  9. 9 应对超级细菌新策略,阻断细菌与细胞的结合
  10. 10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取得新冠病毒血清分型新进展
  1. 1 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开展SARS-CoV-2感染致病机制及肝素抗病毒感染效果研究
  2. 2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取得新冠病毒血清分型新进展
  3. 3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所使用的特殊受体
  4. 4 世界首个CRISPR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试验数据发布
  5. 5 Nature:揭示人类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之谜
  6. 6 Nature子刊:潘秋卫团队构建皮肤类器官,探索猴痘病毒的感染和药物治疗
  7. 7 苏州医工所王策课题组在流动流体中的三维细胞捕获取得进展
  8. 8 Nature子刊:感染新冠一年后,仍有5%的人存在后遗症?
  9. 9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研究团队联合开发刺激广谱免疫反应的新冠病毒三聚体疫苗
  10. 10 Nat Microbiol:实验室培育的人类皮肤类器官有助揭示猴痘病毒感染之谜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