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io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18年第14期]情报条目详细信息

编译者:黄翠发布时间:2018-9-14点击量:42 来源栏目:生物安全科学动态监测快报

OIE指出需要不同的制度应对双重用途研究风险

7月初,《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公报》(Bulletin)发表一篇文章指出,高致病性病原体和新兴技术具有显著的内在风险,部分可能由于意外的释放,也可能是由于恶意的滥用。“双重用途”一词最初描述的是一种既可用于军事目的,又可用于民用目的的技术,例如微波、卫星或互联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已经成为既可以用于好的也可以用于坏的一种流行语,包括生命科学。一种故意引起重大动物疾病爆发的可能性被广泛讨论,其中包括农业恐怖主义(针对牲畜造成经济损害)或生物恐怖主义(针对牲畜和食物链,包括人畜共患疾病)。这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潜在肇事者掌握相关材料、技术和知识的能力直接相关。虽然科学技术是人类和动物健康进步的支柱,但研究却可能被滥用。因此,需要有不同的制度来应对这些风险。第一个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避免意外暴露于生物制剂。大多数国家和机构为此制定了适当的规章和规定。第二个是旨在提高生物安全性的安全系统。除了确保对设施的物理访问外,负责人还必须考虑信息和技术的使用和获取。同样的,带来技术和医学突破的进步也最有可能被滥用。科学家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工作为社会带来的好处,也要了解风险。良好的风险-收益分析是安全可靠研究的关键。其他负有重要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资助者对哪些研究应该继续进行做出初步决定;出版商决定公开分享哪些结果;大学老师和其他相关老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还应该向学生传授道德规范;政策制定者负责管理研究领域或出口材料;而一般公众可能处于危险之中,但也可能从科学进步中获益最大。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